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中国风情>>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东海初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印象中的苏北一直是贫穷落后之所,加上之前听过到东海支教的老师的描述,于是那“风潇潇兮易水寒”的悲壮就如影随形般地伴随着我的整个行程。

2月24日早上7点,我们一行20位多位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局魏科长的带领下,踏上了赴东海的专程汽车。随着车轮的滚动,越来越多的荒凉直撞入我们的眼帘。尽管来前向校长作过承诺,但此时的心中不禁暗生悔意。

中午11点40分,我们到达东海酒店,此时东海县教育局朱局长及全体受助学校的校长早已等候多时,午餐过后,我便随同郭校长来到了黄川中学。

寒冷

黄川中学位于东海县东北边缘,出东海到赣榆县界不到五分钟车程。乍到学校,满眼是荒凉,许是周日的缘故,整个学校除了篮球场上有零星的几个学生在打球外,几乎再没有什么生气。来到宿舍,眼前的情景让我简直不敢相信:两张床(非常简陋的那种),几张桌子,一台随时欲倒的饮水机,用报纸糊的门玻璃,原始、陈旧的钢窗,室内外空气强烈的流动,使得屋内和门外的温度相差无几,就这也是这里条件最好的宿舍。

再看看屋外,也算比较高大的教学楼却没有投影或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的痕迹,坑坑洼洼的黑板又将人的思绪拉回到了从前。在物欲横流的苏南,可会有人想到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还存有如此的简陋与破败?!

温暖

条件的简陋、气温的寒冷,都在刹那之间被一种温暖重新替代。

郭校长亲自要求总务处吴主任给我添置全新的生活用品,看到那崭新的床单、被套、毛巾等,让我感到了一种无法言语的感动;由于学校地处苏鲁交界地带,饮食习惯也和山东人差不多,每道菜里都少不了辣椒,连我这个自认为可以吃点辣的人也直皱眉头,早晚以面食为主,吴主任特别交待炊事员,一定要让我自选食品,并且免费提供;郭校长更是经常向我问寒问暖,问我生活是否习惯,那类似兄长般的关怀,给我平添了一抹家的归属。

心酸

黄川中学共有29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970余名寄宿生。这里的老师大多数都住校,班主任则更为辛苦,每天早上五点半便起床陪同学生进行早锻炼,六点开始晨读,晚上上课得从六点到八点,补贴却只有一块钱……

更让人觉得辛酸的是:许多学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解决,早晨和晚餐一般花五毛钱,吃两个馒头或一个大菜包,再就一碗白开水下肚,午饭花个一块钱打点饭,再加上点百叶辣椒大白菜或炒蒜黄就对付下去了。还有更多的学生连学校的简单饭菜都吃不起,都是吃从自备的咬得嘴发麻的干饼。每到用餐的时间,食堂里,教室外,靠墙的,依树的,还有边吃边走的,天气虽然很冷,但他们却吃得津津有味,饭菜虽然单调,他们却吃得很开心。

我不由想起身在南方的学生,当你们在抱怨学校那色香俱全的饭菜味道不够可口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同龄人正在为米饭辣椒大白菜而欣喜?当你们随意丢弃那满盘的粮食时,你可曾想到这儿的同龄人却要艰难地打算那一块钱该怎样花才更完美!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天壤之别的生活条件有没有让你们觉得有一丝的感动和珍惜。

短短的几天已丰富了我的生活阅历,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原先的工作与生活,让我学会了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不同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感慨着这儿的落后与清贫,我感动着这里的淳朴的人、平凡的事,我为能有机会来东海支教而荣幸,更为有幸品味自己富足的生活而倍感珍惜。

尽管只有短短的一学期,但我会好好把握,会更加认真的工作,为东海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为自己的教育生涯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给自己的人生之旅洒下一片阳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