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学鉴赏>> 散文名篇>> 明清朝代

明清朝代

续栖莲社求友文

以稿换稿】  作者:(明)汤显祖   发布:2014年06月20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岁之与我甲寅者再矣[2],吾犹在此为情作使,劬于伎剧。为情转易,信于痎疟[3],时自悲悯,而力不能去。嗟来之食夫!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非类。吾行于世,其于情也不为不多矣,其于想也则不可谓少矣。随顺而入,将何及乎?应须绝想人间,澄情觉路,非西方莲社莫吾与归矣。昔远公之契刘遗民等[4],十八贤为上首。而康乐高才[5],求与不许;渊明嗜酒,而更邀上。名迹既迁,胜事遂远,至赵宋省常昭庆之社[6],虚有向、王二相国名,隐迹不著,亦足致慨于出世之难矣。

吾弱冠徘徊坠簪池上[7],因而自念,异日投簪,庶其在此。四纪而馀,因循未果。迩欲奋飞开莲续社,而故林驰传,颇得栖迟。诸所高深,去人大远。津梁一处,允惟厥中,则有唐少室山人李公所隐栖贤故基[8]。谷林石淙,雷动车震;桥名三峡,循涯眺听,空寒应心。五老双流,倾其左侧;龙渊鹿洞,趿其近间。真不尽之灵墟,而无为之尽垝也。中有平畴暖曲,茶笋斯储。谷口江乘,延接非远。兴言葺筑,无负初怀。

冬春间,复闻九江分司钱塘葛公加意道业[9],亟往依之,冀成斯事。比度章门,荀公幅巾归越,而栖贤老释乐愚寔来[10]。乐愚故有净行可语者,旋告之故,乐愚曰:“亦其时也。高天销于炽炭,大地沉于积流,况此聚沫之躯,悬舆之晷乎[11]。虽然,非有同心,安能久处?曷若遂踪林、远[12],大启宗、雷[13],庶使鸾鹤相依,兰菊无绝耳。”

吾愧其言。自惟素尚浅于渊明[14],杂心广于康乐,而敢擅嗣盟以滓前哲。已而静思,有足述者。晋宋之间,世道奇侧,远公夷迹谛交,实深玄虑。我明一家,恢然道广,才度之士,朝壑交容。慕类以悲,感忾而集,要亦语嘿之通怀,往来之大致矣。且吾有二友,汤嘉宾久忾叹于栖贤[15],岳潜初近勤施于昭庆[16]。兹之续斯盟也,成斯役也,二公首其许我乎?

嗟来之食夫!匡、蠡之名迹巨矣[17],宇宙之名流盛矣!遗民通隐,必有周、刘[18];散骑舍人,未乏诠、炳[19]。费神明于匪妙,委日用于无常,情有所必穷,想有所必至。苟怀千秋之寄者,皆将有感于斯言耳。

注释:

[1]莲社:佛教净土宗最初的结社。晋代高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与僧俗十八贤结社念佛,因寺池有白莲,故称。[2]“岁之”句:此文作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汤显祖已六十五岁,故云“甲寅者再”。[3]痎疟:疟疾。痎,二日一发之疟。[4]远公:高僧慧远,世人称为“远公”。刘遗民,“十八高贤”之一。[5]康乐:晋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称。[6]省常:莲宗第七祖,北宋初淳化年间住南昭庆,结莲社,以杭州“本源天下之胜游,乃乐嘉遁”,一时间与会者多“宰相名卿”,“而王文正公且为之社首”(《佛祖统纪》卷二十九)。[7]“吾弱冠”句:汤显祖隆庆四年在南昌中举,往西山峰寺谢考官张岳,晚过池上,坠一莲簪,作有《莲池坠簪题壁诗》。[8]李公:唐代李渤,字濬之,洛阳人。曾隐居庐山五老峰东南麓的一个山洞(“白鹿洞”)读书。[9]葛公:荀寅亮,钱塘人。万历十四年任江西右参议备兵九江。[10]乐愚:汤显祖有《答乐愚上人》:“此时世路人情,大非昔比。做官人失势,出游亦难如意。况衰飒老僧,数百里外,向朱门求儭,能悲施者何人?安之矣。两贵人俱无报书,亦无庸相报也。莲社文久附去,远公有灵,世岂无具龙象大力者,成此胜事,不必隐向鸡鹜索食也。”“莲社文”当即《续栖贤莲社求友文》。[11]悬舆之晷:辞官家居之时。悬舆,同悬车。古人七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称七十岁悬车之年。晷,时间。[12]林、远:东晋高僧支道林、慧远。[13]宗、雷:“十八高贤”之宗炳、雷次宗。[14]渊明:晋诗人陶渊明,与慧远为方外之交。[15]汤嘉宾:史宾尹。曾官南京国子监祭酒,罢归。[16]岳潜初:名元声,嘉兴人。官工部都水司郎中,以言事罢归。[17]匡、蠡:匡,匡山,即庐山;蠡,彭蠡湖,即潘阳湖。[18]周、刘:“十八高贤”之续之、刘遗民。[19]诠、炳:“十八高贤”之张诠、宗炳,皆弃官而皈依佛门者。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