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学鉴赏>> 散文名篇>> 明清朝代

明清朝代

上万侍郎书

以稿换稿】  作者: (明)归有光   发布: 2014年06月20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居京师,荷蒙垂盼。念三十余年故知,殊不以地望逾绝而少变[1]。而大臣好贤乐善、休休有容之度[2],非今世之所宜有也!有光是以亦不自嫌外,以成盛德高谊之名,令海内之人见之。

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3],才不逮志,动与时忤。然一念为民,不敢自堕于冥冥之中,拊循劳徕[4],使鳏寡不失其职。发于诚然,鬼神所知。使在建武之世[5],宜有封侯爵赏之望。今被挫诎如此[6],良可悯恻。流言朋兴[7],从而信之者十九,小民之情,何以能自达于朝廷?赖阁下桑梓连壤[8],所闻所见,独深知而信之。时人以有光徒读书无用,又老大,不能与后来英俊驰骋[9]。妄自测疑[10],不待问而自以为甄别已有定论矣。夫监郡之于有司之贤不肖[11],多从意度;又取信于所咨访之人,祇如不睹其人之面,望其影而定其长短妍丑,亦无当矣。如又加以私情爱憎,又如所谓流言者,使伯夷、申徒狄复生于今[12],亦不免于世之尘垢,非饿死抱石,不能自明也。

昨者大计群吏[13],仅免下考[14]。今已见谓不能为吏,又使匍匐于州县[15],使益困迫而失其所性,辗转狼狈,不复能自振于群毁之中。夫以朝廷爱惜人才,当使之无失其所,如有光垂老,不肯自摧挫,以求进于天子之科目[16],至三十年而不退却。一旦得之,使之从百执事[17],齿于下列。不敢望公孙丞相、桓少傅[18],仅如冯都尉白首郎署[19],亦足以少答天下之士,弹冠振衣[20],愿立于朝之志矣。今之时独贵少俊耳。汉李太尉尝荐樊英等,以为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以备顾问者,怅然为时惜之[21]。有光顾何敢自列于昔贤之所荐,而“番番良士,膂力既愆,我尚有之”[22],以为国家用老成长厚之风,此亦当今公卿大臣之所宜留意者也。

有光今已摧残至此,夫士之所负者气耳,于其气之方盛,自以古人之功业不足为;其稍歉,则犹欲比肩于今人;其又歉,则视今人已不可及矣。方其久诎于科试,得一第为州县吏,已为逾分;今则顾念养生之计,欲得郡文学[23],已复不可望。计已无聊,当引而去之。譬行舟于水,值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橹俱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不于此时求住泊之所,当何所之乎?

兹复有渎于阁下者,自以为禽鸟犹爱其羽,修身洁行,白首为小人所败。如此人者[24],不徒欲穷其当世之禄位,而又欲穷其后世之名,故自托于阁下之知。得一言明白,则万口不足以败之。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25]。故大人君子一言,天下后世以为难。有光甘自放废[26],得从荀卿屈原之后矣[27]。

今兹遣人北上,为请先人敕命[28],及上解官疏[29],并道所以。轻于冒渎,无任惶悚。不宜。


注释:

[1]地望:地位与名望。逾绝:超越很远。[2]休休有容:指对下属能宽容大度。《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3]出宰百里:出任县令。古代一县约一百里,因以百里代称县。这里指归有光授长兴知县。[4]拊循:抚慰。拊,同“抚”。劳徕:即“劳来”,勤勉。[5]建武之世:指东汉光武帝中兴用人之世。建武为汉光武帝年号。[6]挫诎:贬斥。[7]朋兴:群起。[8]桑梓连壤:万士和的家乡宜兴和归有光的所任长兴县接壤。[9]驰骋:奔竞。[10]测疑:猜测。[11]监郡:指监察官。[12]伯夷:商代孤竹君子,与弟叔齐互相让位,先后逃到周。周武王伐纣,他们叩马而谏。武王灭殷,他们饿死首阳山。申徒狄:殷末人。相传他不忍见纣乱,抱石投河死。[13]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代考察京官叫京察。考察外官叫大计。[14]下考:下等。[15]匍匐:尽力。[16]天子之科目:指应进士考试。[17]从百执事:跟随众多官吏之后。[18]公孙丞相:指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桓少傅:指东汉光武帝时曾任少傅的桓荣。[19]冯都尉:指西汉时的冯唐,文帝时为郎中署长,时已年老,故文中谓“白首郎署”。后迁车骑都尉。[20]弹冠振衣:《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这里借指清除衣冠尘垢,以便入朝当官。[21]“汉李太尉”七句:李太尉,指东汉李固,他在冲帝时升为太尉。樊英等:指南阳樊英、江夏黄瓊、广汉杨厚、会稽贺纯。事见《后汉书.李固传》。李固上疏陈事中说:“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侍中:为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备顾问应对的近臣。[22]“番番(pó)良士”三句:语出《书.秦誓》。番番:同“皤皤”,头发皤白。良士:贤士。膂力:体力。既愆:已经丧失。[23]郡文学:指地方的学官。[24]此人:作者自指。[25]惴:恐惧。[26]放废:放逐废斥。[27]荀卿:即荀子,名况,战国时赵人。仕齐为稷下祭酒,被谗,去齐至楚,为兰陵令,后又遭废。[28]先人:指作者已故的父亲归正,县学生。赠文林郎长兴知县。敕命:朝廷颁赐爵位所用的诏令。[29]解官疏:请求免职的奏疏。今集中有《乞致仕疏》等。

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六。万侍郎,即万士和,字思节,宜兴(今江苏宜兴市)人。嘉靖进士。隆庆初进户部右侍郎,寻改礼部左侍郎。本文作于隆庆二年(1568),时作者任顺德府通判。因他在任长兴县令时,采取了一些不利于豪强大户的措施。故迁顺德府通判,名迁实抑。归有光困于科场数十年,年逾六十,始得中进士第,又遭此打击,遂上疏请求辞职。这封信就是在他给上司的《又乞休文》的同时写的。信中申述了自己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愤激之情,溢于言表。欲求得一公正结论,还自身一个公平,哀哀之情,凄楚动人。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