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学鉴赏>> 散文名篇>> 明清朝代

明清朝代

爽阁书目序

以稿换稿】  作者: (明)沈守正   发布: 2014年06月20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人各有嗜,嗜金玉子女狗马者,庸人也。暏泉石花鸟丝竹者,韵人也。进而为金石篆籀之嗜,清矣。然非博雅,不得称鉴赏家,书其可已已。且书之以为宝也,剖玄黄之精[1],传圣贤之髓,造物亦若秘之惜之,往往难聚而易散。是以一厄于秦火[2],再厄于楚汉[3],三厄于董卓[4],四厄于东晋[5],五厄于侯景[6],六厄于五季[7],七厄于靖康[8],八厄于元。其聚也,以帝王之威力,悬金授爵,惟恐不得。而西汉只三万三千九十卷,魏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东晋三千十四卷,南宋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二卷,齐兼释共二万三千一百六十卷[9],梁七万余卷。莫盛于隋室,则积至三十七万卷。至开元仅八万卷有奇。宋《崇文书目》三万六百六十九卷,续目增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若夫沉笃渊湛之士[10],家裒户袭[11],代不乏人。欲如阮孝绪之七乘[12],张华之三十车者[13],概不多见,难可知矣。

予友吴子符远酷嗜书,一日不手书,一月不得奇书,则不乐。藏书多者至十万卷,皆手自较雠[14],又喜借与人看。予尝有书谢之曰:“较来三豕正[15],帙返一鸱虚[16]。”皆惇言也[17]。虽然,予犹进焉,上古书用漆竹,中古易以缣帛,稠重易坏,故一失不可复得。即开元八万余卷,独有今文三万在其中。以准今日,可以类推。故今之藏书,似富实贫,虽复万卷,不足敌千。何者?今文多而古文少也,今与符远约,无夸卷帙之侈,以见古为奇。有秘本急录而传之,得善本存副以广之。不独广吾气类之好,亦借以破鬼神之悭,非艺林一大胜事乎?予少即斯暏,愧力不及。他日当构小书淫馆,与贲阁相峙而居。有无互授,两家子孙,世世无吝。一洗千古借书三痴二惑[18],何减百城[19],所谓勿替引之矣[20]。


注释:

[1]玄黄:本指黑色与黄色。《易.坤》:“天玄而地黄。”后因以喻指天地。[2]一厄于泰火:第一次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厄运。[3]楚汉:秦末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的争战。书籍文物被损毁。[4]董卓:汉末豪强,率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朝政。因各地起兵反对,他放火烧了洛阳及周围数百里,迁入长安。书籍文物焚烧一空。[5]东晋:西晋亡后,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战争频仍,书籍损毁殆尽。[6]侯景:南朝梁武帝末年侯景发动叛乱,攻破建康,并到处烧杀掠夺,都城建康几成一片废墟。长江下游一带受到极大破坏。[7]五季:指唐宋之间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这期间战争极残酷。[8]靖康:宋朝赵桓(钦宗)的年号(1126—1127)。靖康二年,徽宗、钦宗被虏北去,文化破坏得极严重。[9]兼释:连佛教方面一起。[10]沉笃渊深:学问深厚渊博。[11]裒(póu):聚集。[12]阮孝绪:南朝梁陈留尉氏人,字士宗,隐居不仕,曾于金陵讲学,载书七乘。[13]张华:晋范阳方城人,字茂先,官至司空。博学多闻,著有《博物志》。藏书丰富,《晋书.张华传》:“(张华)尝徙居,载书三十乘。”[14]较雠:校对。较,同校。[15]三豕:指文字错讹处。《吕氏春秋》:“子夏之卫,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近,亥与豕相似。”[16]一鸱:《东皇杂录》:“借书馈酒一瓻,还书亦馈酒一瓻。”《瓮牗闲评》:“瓻,酒器,古之盛酒以遗借书者也。”鸱,同“瓻”。[17]惇言:老实话。惇,敦厚,笃实。[18]三痴:《资睱集》云借书籍俗谓借,一痴;与,二痴;索,三痴。二惑:金刘祁不明“借书一痴”,“还书一痴”谚义(实是从“借书一瓻,还书一瓻”音讹)故曰二惑。[19]百城:谓藏书丰富。《魏书.李谧传》:“每曰:‘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20]勿替引之:《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意思是不要废掉而把它保持下去。替,废除。引,延长。

沈守正(1572—1623),钱塘人,字无回。万历举人。官至巡抚,工画,长诗文。有《诗经说通》、《四书丛说》。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