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政务性工作>> 评阅批改

评阅批改

鲜明准确生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赏析

以稿换稿】  作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阅读 次 【    】【收藏

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一篇具有鲜明性、准确性、生动性的调查力作和精湛名篇。在《报告》发表75年之后的今天,重温这篇巨著,仍被那爱憎分明的鲜明性、逻辑严密的准确性、精彩纷呈的生动性所深深感染和打动,在艺术魅力的花丛中我陶醉了。

鲜明――爱憎分明、主题突出

大革命时期,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不愿意接受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坚持自己的错误见解。他们惙于国民党反动潮流,而不敢支持已经和正在起来的伟大农民革命斗争。为了迁就国民党,他们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使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并对农民运动进行种种责难。为此,毛泽东同志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深入广大群众中去,对农民运动进行了长达32天的考察,以大量生动的事实和精辟的论证,驳斥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社会上的反动阶级的无耻谰言,热情地支持和歌颂了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褒贬某组织分明、是非界限清楚、爱憎感情溢于言表:

“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会的会议,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因为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蒋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的罗网,朝着解放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人坟墓。”这段由比喻、排比、成语等构成的开头语,以高屋建瓴之势,满怀激情地赞颂了刚刚兴起的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对压在农民头上称王称霸、作威作福的各种恶势力进行了鞭笞,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

《报告》的鲜明性格还表现在它的主题鲜明集中而明白显露。在此文的开端,毛泽东同志以极大的革命热情赞颂了农民革命运动的威力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这段话集中显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报告》的中心主旨,而且置于开端,以期开宗明义,唤起阅者对“农民问题的严重性”的关注。

准确一一材料翔实,逻辑严密

《报告》的准确性首先表现为策见的准确。所谓策见的准确,系指对复杂的事物要通过实际调查,做出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分析,提出精辟的见解,以此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如茬“革命先锋”一节里,毛泽东同志在掌握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对“这种革命大业,革命重要工作,是不是农民全体做的呢?”这个问题进行了极其透彻的剖析。他指出“富农的态度始终是消极的”;中农在第一时期内,对加入农会表示“莫性急啦!”一直到第二时期,“中农方加入农会”,“他们在农会的表现比富农好,但暂时还不甚积极”,故而明确“多作解释工作,是完全必要的”;“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认为“他们最听共产党的领导。他们和土豪劣绅是死对头,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土豪劣绅营垒进攻”,热情地称赞说:“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进而,以一位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家的锐利目光提出:“这个贫农领导,是非常之需的。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这一伟大的政策主张。同时,由于作者大量使用了“设问”、“排比”的修辞手法,也使语言坚定、气势非凡。

事实准确是公文的生命。作者在“十四件大事”一节里,使用了大量的数字和具体事例,表述得都是那么翔实、朴素:“全省七十五县中,三十七县有了组织,会员人数一百三十六万七千七百二十七人。此数中,约有一百万是去年十月、十一月两个月内农会势力大盛时期组织的,九月以前还不过三四十万人。……截至一月底止,会员人数至少满二百万。”仅从以上片断,足见作者在引据事实上是多么严格、多么确切,没有诸如“左右”、“近一个时期”、“大概”、“差不多”、“基本上”、“可能”等词语。可见,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能做到这样吗?《报告》采用横式结构,将全文划分为八节。如前所述,第1节“农民问题的严重性”是开头,简要地介绍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提出了调查的主要问题、结论和作者的观点,做到开宗明义、主题显露,这是全文的“纲”。最末一段文字,是尾巴,对十四件大事进行总结,明确提出“请读者们想一想,哪一件不好?”然后肯定地加以结论:“说这些事不好的,我想,只有土豪劣绅们吧!”同时,引用“叶公好龙”做比喻,揭露蒋介石等的假革命嘴脸,显然这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结尾”,而是总括收束、画龙点晴,又是与开头一呼一应、一张一弛、一放一收、善始善终。

生动――技巧灵活,语言活泼

《报告》的表达方式既全面又灵活。叙述有之、议论有之,更有说明,而且是夹叙夹议、叙中有议、议后有说,同时,还兼用描写、抒情,笔法灵活多样,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并激起读者喜、怒、哀、乐的感情,从中受到深刻教育。从整个篇章看,主体的一、三部分是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说,第二部分是从议论人笔夹以叙述,容叙、议、说为一体。以第三节中的最后一段文字为例,作者先是介绍了从前反对农会的一些中小地主、富农乃至中农,现在“怕入另册”,想方设法求人农会的情形,这是一段比较具体的叙述;之后,是一段议论性文字:“总之,四个月前被一般人看不起的所渭“农民会”,现在却变成顶荣耀的东西。从前拜倒在绅士权力下面的人,现在却拜在农民权力之下。”接着又是说明:“无论什么人,都承认去年十月以前和十月以后是两个世界。”《报告》中不仅广泛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而且还在多处采用了边喻边议,如在开头(即第一节)和第二节,作者把农民革命运动比作“暴风骤雨”、“急风暴雨”,随即跟着议论:“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顺之者存、违之者灭”。特别是《报告》中有些议论,极富于哲理,它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中国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如“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等,这些哲理名言,在每个革命时期,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动员、号召和激励作用。

《报告》还采用了对话、白描等描写和抒情性的议论,使文章既生动形象,又感人至深。如小劣绅与农会会员的对话:

“我出十块钱,请你们准我进农民协会。”小劣绅说。

“嘻!谁要你的臭钱!”农民这样回答。

简短的对话,勾画出农民扬眉吐气、小劣绅低三下四的求情窘态。一个“请”字反映出农民地位的变化。

抒情性的议论在《报告》中比比皆是。毛泽东同志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反映农民革命的情况,以驳斥一些人的责难,无论是叙述、议论还是描写,都饱含着抒情色彩。如在赞扬革命农民的所谓“过分”的行动,从来没有过的扬眉吐气的冲动时,写道:“一切从前为绅士们看不起的人,一切被绅士们打在泥沟里,在社会上没有了立足地位,没有了发言权的人,现在居然伸起头来了。”这些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的语言,读起来使人感到痛快淋漓,油然而生一种革命激情,也会振臂高呼“农民革命运动好得很!”

《报告》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尖锐泼辣。首先,作者使用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俗语、谚语、方言、俚语。使人置身于一幅农民革命运动和乡村风俗的画卷之中。其次,变革古代成语、典故,大量使用四字格词组。象“叶公好龙”等典故,在文中就使用多达40处,出神入化。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