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秘工作>> 政务性工作>> 评阅批改

评阅批改

天天刷学习强国,这样的牛文你错过多少(绝了)?

以稿换稿】  作者: 郁云江 王庭勇   来源: 学习强国 老笔头   阅读 次 【    】【收藏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篇刊载于学习强国平台上的扶贫工作报道。这篇报道,角度新颖独特,语言鲜活生动,尤其是各级标题的拟制匠心独运、精妙入微,内容也是虚实结合,有骨头有肉,使人读来如沐春风、回味无穷,堪称一篇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虽说是通讯报道,称之为经验交流也不可,其构思立意和写作技法,对同类文稿写作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特作以重点解析,以期能给笔友们有所启发。

“绣”出林间石斛“致富花”

(标题鲜活生动,一个“绣”字动感传神,很见炼字功力)

郁云江 王庭勇

走进绿水青山环抱的云南保山龙陵县碧寨乡朱家地仿野生石斛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片片天然林树干上、株株杂栎木树桠上,串串条条的石斛条,或正在冒芽抽新条、或刚刚娇花初绽,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预示丰收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采用白描手法和镜头语言,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是龙陵县众多仿野生石斛种植基地的一个缩影(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

翻开龙陵县石斛产业发展的“日历”(比喻手法),全县先后获得“中国石斛产业发展联区会员单位”“全国首批有机栽培示范企业”“中国紫皮石斛之乡”“云药之乡”等称号,目前全县紫皮石斛产量分别占全国70%、全省80%和全市90%以上;培育规模以上企业8家和专业合作社37户;从事石斛种植及枫斗加工农户达1.2万户4.4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五分之一;2019年全县石斛栽培面积900万平方米,实现石斛鲜条产量3600吨、农业产值5.1亿元,其中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含石斛枫斗加工农户)1266户4500多人(常规来说,这部分内容通常放到文章末尾,以此来收尾,但这篇报道却不落俗套,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作方法,直接把石斛产业发展取得的亮眼成绩置于文前,收到了抓人眼球、先声夺人之效)。

近年来,龙陵县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发展生产(产业)脱贫一批”要求,紧扣“深耕产业沃土、厚植惠民福祉”思路,把石斛生态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来落实,聚焦石斛产业发展难题,依托林间“立体空间”优势,找准产业“症结”,开出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破题良方,点线精准“落针”,立足实际“绣好”轮廓针、元宝针、锁链针和立体针的“组合针线法”(总结提炼得很新颖、很别致,进一步激发了读者一探究竟的欲望),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向林农释放生态红利的过程,促进山区林农从中受益。目前全县石斛产业已辐射带动4.8万人脱贫致富,拉动民间(社会)资本超过10亿元(用数字说明成效,与前文的思路、做法形成前后呼应之势)。

一、在“政府+协会+组织”上描“图”布“点”,破解产业脱贫难题

(小标题拟制非常巧妙)

全县坚持把生态经济兼容林间石斛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来推进,把“布线点”(比喻手法,鲜活生动)放在探索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协会推动+部门联动+农户主体”基础路上,出台石斛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明晰了石斛产业发展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比喻手法,鲜活生动);成立了石斛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县石斛协会、县富民石斛专业合作社和县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等组织保障机构,积极为斛农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化解产业难题。目前已成立石斛协(分)会11个、接收会员1000余名;建成石斛专业合作组织37个(含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12个),吸纳社员1.16万户,覆盖全县10个乡镇60个村社;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办好事实事120多件(用数字说明成效,防止了空洞论述,使内容更加实在);基本形成了“政府引领、部门联动、协会助推、合作社带动”互动发展雏形。

二、在“财政+金融+项目”上对“图”放“线”,增添脱贫产业动力

(小标题拟制非常巧妙)

为破解石斛脱贫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难题,全县立足实际找准短板,把“放线点”(比喻手法,鲜活生动)放在产业发展资金、金融信贷资金、整合项目资金扶持上。采取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对石斛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农户特别是贫困种植户进行扶持,增添石斛脱贫产业的动力(这块重点说措施)。2011年以来,县财政共投入石斛产业发展资金900余万元,重点对当年新增野生种植石斛连片面积5亩以上且亩植8000株以上的,按每亩1000元标准补助;近5年来, 整合林草、人社、扶贫等部门争取贴息贷款6.04亿元,兑付贴息资金2235万元,惠及斛农3640户;在象达、镇安等乡镇率先开设“龙陵石斛种植保险试点”,对800亩石斛投保费24万元,增强斛农特别是建档立卡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龙陵石斛产业已辐射带动全县4.8万人脱贫致富,拉动民间(社会)资本超过10亿元(用数字说明成效,防止了空洞论述,使内容更加实在)。

三、在“质量+品牌+市场”上瞄“线”落“针”,壮大脱贫产业规模

(小标题拟制非常巧妙)

为破解石斛脱贫产业发展“规模弱小”的难题,全县把“落线点”(比喻手法,鲜活生动)放在严格质量管控、强化品牌建设、延伸产业链条上,积极发展壮大石斛产业规模,加速“一根草”工程向林农特别是建档立卡户持续释放生态红利的进程。质量管控上,在全国石斛种植地首家推行石斛生产档案、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三项制度”,规范种植申请备案、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等制度,实现从产地选择、种植加工到流通销售的全过程监管,2019年共检测石斛3584批次。品牌建设上,先后获得“龙陵紫皮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了“品斛”“极斛”等品牌,开发了石斛枫斗、石斛精片、石斛酒等6个系列数十种产品,申报了紫皮石斛精片、紫皮石斛酒和铁皮石斛精片等16个龙陵石斛“健字号”,同时2017年“龙陵紫皮石斛”30种中药饮片率先进入《云南省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8年《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紫皮石斛》正式实施,“龙陵紫皮石斛”成为全国首个获得食品标准的石斛种(用数字和实例支撑)。延伸产业链条上,大力支持企业、合作社通过开设实体经营店、网络营销、媒体营销等方式开拓市场(从质量管控、品牌建设、延伸产业链条三个方面分层陈述措施及成效,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四、在“研发+培训+标准”上缝“针”走“线”,增强产业脱贫后劲

(小标题拟制非常巧妙)

为破解石斛脱贫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全县坚持把“走线点” (比喻手法,鲜活生动)放在“科技研发+技术培训+标准创建”三位一体上,着力增强石斛产业发展后劲。走好科技研发主线,成立县石斛研究所,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并建成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1个,获得国家认证专利29项。走好技术培训主线,在全县10个乡镇建立科技推广员制度和联系员制度。10年来共培训斛农2.4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00人次),14261人获得《国家中药材枫斗加工技术资格证书》,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21人(用数字支撑)。走好标准创建主线,龙陵紫皮石斛先后进入《云南省“紫皮石斛”地方标准》《云南省中药材标准》等,在严格执行各项标准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石斛标准车间建设,持续延伸石斛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山区贫困林农增收致富步伐。

“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恰当贴切)。林草系统依托石斛脱贫产业“药方”(比喻手法),继续发挥林农“靠山吃山”(使用俗语)优势,深耕生态经济兼容的其它涉林长效产业,厚植惠民富民福祉。目前全县石斛、核桃、澳洲坚果、糯橄榄及胡蜂5项重点林产业的发展规模分别达900万平方米、51.3万亩、4.58万亩、2.54万亩和3.5万巢,实现林业产值10.13亿元,惠及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38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普惠率在90%以上(用数字说明成效,更有说服力,使人感到信服)。

注:来源于“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解析为“老笔头”原创。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