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秘苑纵横

秘苑纵横

中央苏区秘书工作历史回顾

以稿换稿 】  作者:骆炳峰   发布:2016年07月07日   阅读:

1931年11月,在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了临时中央政府。随着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机关的建立健全,党和苏维埃政府在苏区领导和管理的职能日渐完善,苏区秘书工作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党组织、苏维埃政府以及群众团体先后建立健全了秘书工作机构、配备了秘书工作人员。秘书工作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逐步走上了正轨。各机关的秘书人员,根据领导的指示,克服各种困难,做好文件收发、文书处理、档案保管、来访接待、会务办理、上传下达、收集民意、督促工作、综合协调、行政事务管理等日常工作,保证了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这一时期秘书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起草文件

临时中央政府一方面继续组织和领导革命战争,全力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巩固新生政权;另一方面担负起苏区各项事业的管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护,积极发展工农业生产。

不论是组织领导革命战争还是进行苏区建设,都需要党和苏维埃政府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作风上的坚强领导。除口头指示和会议讲话外,大部分政策和措施通过决议、决定、命令、训令、宣言、条令、条例、通告、布告等文件的形式实施,这些文件的起草、校核、定稿、印刷、装订、收发都属于苏区秘书工作的职责范围。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央苏区,由中央、省、县各级党政机关制作、颁发的文件达6000多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在许多地方,不少担任县、区、乡党政领导的同志都是没有进过学校的贫、雇农,他们识字不多或根本不识字,不能阅读上级文件、指示,不会起草工作总结,也不会写汇报材料,这就需要秘书人员将上级指示、文件念给领导听,并根据领导的口头指示,形成文字材料向上级报告。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和苏维埃政府机关的秘书人员,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辞辛苦、不畏艰难、默默无闻地将这些平凡琐碎的服务工作做好、做细,确保了党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会务工作

为建立和巩固各级苏维埃政权,安定人民生活,中共苏区中央局、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以及省、县两级党和苏维埃政府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可以说,搞好会务工作成了这一时期秘书工作的重点。

为开好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0年2月,由中共中央、全国总工会等45个单位的代表组成了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并成立了临时常务委员会。临时常务委员会设秘书长和秘书处,在秘书处之下设文书科、交通科、印刷科、翻译科、会计科等机构。这是一个为“一苏大会”做准备的机构,其中的秘书处直接受秘书长领导,处理临时机关的日常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秘书处先后起草了《全国政治形势及苏维埃区域的任务》、《暂行土地法》、《扩大红军与WZ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等大量文稿。秘书处还接收和收集了大批文件资料,并将这些文件资料分成政治、组织、宣传、军事、工运、农运、妇运、苏维埃等8类,按类编目保存。目录复写3份,一份与文件放在一起,一份送中央领导同志使用,一份留秘书处备查。

“一苏大会”确定在瑞金召开后,苏区中央局又成立了“一苏大会”筹备处,下设秘书处、会务股、宣传游艺股、保卫股等工作机构。在苏区中央局常委项英、任弼时同志的领导下,广大机关工作人员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按照中央的指示,为大会的召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大会准备工作。会务股经过认真考察,选定了叶坪村中心一幢明代青砖灰瓦半寺式建筑——“谢氏宗祠”作为大会的主会场。为了迷惑敌人,防备敌人搞空袭,保证“一苏大会”的安全,大会筹备处还根据毛泽东等人的提议,在福建长汀城外专门安排了一个假的“一苏大会”会场。大会开幕当天,敌人派出数架飞机对这个假会场进行狂轰滥炸,而真正的会场则安然无恙。

其次,大会筹备处将叶坪村东北一片刚收割完晚稻的稻田改建成红军阅兵场,临时搭建了一座检阅台,并将阅兵式安排在大会开幕日早七时前举行。

再次,精心安排好大会代表的吃住问题。为安排好五六百名代表半个月的食宿,大会筹备处专门成立了一个代表接待组,由毛泽民同志负责,康克清、贺子珍、彭儒等同志参加。在瑞金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全力配合下,接待组动员叶坪、洋溪、黄埠头、合龙、沙洲坝等乡、村群众腾出自己的住房,取下家中的门板,抱出家中的稻草,为代表们安床搭铺,解决了代表们的住宿问题。大会所需的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也由叶坪附近区、乡政府筹集供应。当地群众对“一苏大会”热烈拥护,送来许多新鲜果蔬,为出席大会的代表改善伙食,使代表们深刻感受到苏区群众对苏维埃运动的热情。

“一苏大会”开幕当天,在大会主席团之下,成立了大会秘书处,从事大会的会务工作。大会秘书处主要承担了拟定大会议程、大会的具体组织等工作,还负责出版大会《日刊》。大会秘书处还拟订了十项议程,最后都经由大会主席团通过。

文书管理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随着各级党政领导机构的建立健全,在苏区进行大规模扩红、支前和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建设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各种请示、报告、总结、批示等文电日益增多,上下级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

为此,从中央政府到省、县、区、乡各级机关,都逐步建立了一套文书收发、保管制度,实现了文书档案工作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转变。苏区各级机关的公文全部用白话文写作,使广大群众容易理解,便于执行。尽管是在紧张的战争时期,各级政府对公文的制作、行文程序和保管等工作还是要求很高、规定很严,对忽视文书档案管理,不遵守行文、发文制度,乱发文件等现象曾进行公开批评。1934年4月19日,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第177期刊载了由中央政府秘书长署名撰写的《反对滥发文件》一文,批评一些机关多发、乱发文件,重申了发文的范围和注意事项。这种公开批评,进一步促进了苏区文书处理和机关行文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机关文书收发、公文处理制度。

后勤保障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根据苏维埃组织法,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下设立中央人民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中央人民委员会下设外交、劳动、土地、军事、财政、教育、内务、司法、工农检察等人民委员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等工作机构。后勤保障工作则统一由总务厅负责。方维夏、刘开、赵宝成等同志都曾担任过临时中央政府总务厅的负责人。在各级苏维埃政府的组织机构中一般也都设立总务厅。总务厅内设文书股、印刷股、会计股、事务股、交通股、收发股等机构。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由于没有办公用房,临时中央政府总务厅就组织工匠,将召开“一苏大会”的谢氏宗祠,用木板隔成15个小房间,每个部一个小房间,每个房间内配有一部手摇电话机、一张桌子和几个长条凳子。临时中央政府的九部一局除教育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外,都安排在这个宗祠内办公。中央政府总务厅还统一为各部门采购办公用品,统一安排工作人员的吃饭、住房等后勤服务工作。

综合协调

一个新政权刚刚诞生,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工作也是千头万绪。临时中央政府总务厅不仅要做好日常服务工作,还要做好综合协调工作,为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例如,组织召开多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处理牵涉多个部门的棘手问题,做好中央政府与苏区中央局、中革军委、全总苏区执行局、少共中央局以及少先队总队部、革命互济会总会等机关的联系与沟通工作,联名下发文件、指示,联合进行工作检查,协调部门之间的不同意见,在各部门之间牵头组织、营造互相支持、相互协助的氛围,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和苏区群众的赞扬。

(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10年第2期。原题目:《峥嵘岁月铸华章——中央苏区秘书工作的历史回顾(下)》)

【来源:秘书工作杂志(微信mishugongzuo)】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