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秘工作>> 实务性工作>> 秘苑纵横

秘苑纵横

八字足矣——古代公文写作趣闻杂谈

以稿换稿 】  作者:眭达明   发布:2016年07月07日   阅读:

事闻,朝旨果以让巡抚,巡抚愤懑而无可奈何。其从者偶语于酒肆中,为某讼师所闻,即大言曰:“了此,八字足矣。”从者惊询之,则曰:“何易言耶!予我三千金我即传汝。”从者阴以白巡抚,巡抚喜,诺之。讼师曰:“试于奏牍中加‘参列前班,不遑后顾’八字,则巡抚无事矣。”

——《清稗类钞·狱讼类》,中华书局2010年1月第1版第3册第1195页

清朝时,浙江有个知县和巡抚的关系比较好,却不知为何原因得罪了将军。这个将军心胸比较狭窄,喜欢小官拍他的马屁,见这个知县对自己不冷不热,逢年过节也不上门送点什么,就积了一肚子怨气,总想找机会修理他。

可是,将军与知县毕竟没有直接的工作关系,要给知县小鞋穿还真不容易。无奈之下,将军只好去找巡抚,希望借巡抚之手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知县。

哪晓得巡抚不仅对这个知县很了解,而且“犹怀老牛舐犊之爱”,对下属很爱护,不管将军如何说,他就是不认同,不仅没有满足将军的要求,反过来还劝说、安慰了将军一番。

碰了钉子后,将军不仅不再找巡抚,而且连巡抚也怨怪上了。

一年元旦,巡抚和将军带着本省军政官员进京参加朝会(明清时天下官员三年一入朝)。回来后,将军灵机一动,写了一份奏折,检举知县朝会失仪。他想,知县朝会失仪,巡抚也要连带承担管教不严和疏于督察的责任,这样巡抚以后总不敢再袒护知县了吧。

皇帝看了奏折,果然十分生气,不分青红皂白地下文严词斥责巡抚。巡抚遭将军暗算,虽有满腹委屈,却又奈何不得。

巡抚有个心腹随从,这天与朋友聚会,无意中谈起了此事。邻桌一个讼师(旧时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听了后就放话说:“这有什么为难的?要翻此案,不必多言,八个字足够了!”随从又惊又喜,赶忙起身请教。讼师却说:“我是靠这个吃饭的,怎么能轻易告诉你?要想知道这八个字,就得给我三千金。”

回到衙门后,随从马上向巡抚作了汇报。巡抚听说有办法消除灾祸非常高兴,当即令随从去找那个讼师,将这八个字买来。

讼师拿到报酬即对随从说:“巡抚可以向皇帝呈上一份反参将军的奏折,专门围绕‘参列前班,不遑后顾’八个字做文章,就可保什么事情也没有了。”

随从回来报告给巡抚,巡抚觉得这八个字不仅玄机很深,而且字字如刀,直指对手咽喉。于是当即写了一份奏折,把“参列前班,不遑后顾”八个字写入其中。皇帝一见到这份奏折,态度果然大变——巡抚和知县就此无事,将军则被罢官。

这八个字为什么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原来巡抚与将军的官位都比较高,参加朝会时自然排在最前面,而知县只是七品小官,当然排位在最后。臣子出席朝会,不管官大官小,一概肃敬如仪,谁也不能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前面的巡抚和将军哪能看得到身后属官的行为举止?将军既然亲眼看到后面的知县朝会失仪,岂不证明自己行为不端,举止失检,目无皇上?这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巡抚不仅一下子把自己洗刷干净,而且将军的罪责无论如何逃脱不了:要么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是诬告,要么背上一个对皇帝“大不敬”的罪名——不管哪一条,都将让这个成心害人的将军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讼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是在别人划定的范围内打转转,而是抓住将军位列前班不能后顾这一点,以攻为守,结果变被动为主动,使巡抚和知县赢得了这场斗争的最后胜利。

这就是刀笔吏的厉害之处。

刀笔吏的刀笔之功不仅在于文笔犀利,更在于其对事情的理解、解析有过人之处。他们思考问题常常从常人思维未曾触及的角度入手,指出对手自身的荒谬和无理之处,然后一刀封喉,致人于死地。在相互倾轧的清代官场,刀笔吏的作用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与当时的诉讼程序不完备、重口供轻调查、缺乏辩论程序等大有关系,于是在刀笔吏的刀笔之下往往会发生以一词一句定乾坤的奇迹。

【来源:秘书杂志(微信mishuzazhi)】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