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明朝历史

明朝历史

“明史热”为明朝翻案?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5月30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一个大众的“明史热”阅读现象究竟因何而生?其表象之下潜藏的文化心理、社会心态又是什么?更有意思的是,一个“明史热”的大众文化现象居然与知识界相互胶着,相互牵掣,一股为明朝“翻案”的潜流激荡知识界。
  “明史热”缘于“明史情结”
  也许,大家希望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历史,是明史热的根本原因。长期研究明史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认为,之所以选择了明史,是因为大家对明史所知甚少,对明史的了解不但零散,而且混乱,可明朝存在了277年,这样一个很长的朝代离我们如此之近,而我们又对它理解很少,自然而然大众就会关注明史。特别是,现在对于清朝的评价有过高的倾向,这种评价显然让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康雍乾盛世之后中国落后于世界,被人宰割瓜分。近年来大量的清宫戏,轰炸式的冲击也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大家也希望看看其他朝代的中国历史。所以,大众选择了这个时候,把目光转向明朝。
  “明朝留给我们的看得见的东西,比如北京故宫、万里长城、天坛、郑和下西洋,如此辉煌的业绩和世界文化遗产,怎么会出现在一个衰落的朝代当中呢?以前被人描写为如此腐败黑暗的一个朝代,和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相称的吗?”毛佩琦问。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刘志琴告诉记者,晚明思想之所以被现代人所看重,是因为这时期的思想启蒙和资本主义萌芽,实际上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问题。正因为人们关心现代化,促进了大众文化中的明史热。
  其实,明史在知识界并不冷,中国早期思想启蒙、资本主义萌芽,改革开放后就一直在探讨。只不过,借助影视和大众传媒,这股“明史热”由知识界渗入到民间,终成燎原之势,形成一股“明史热”。
  然而,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天有认为,没有必要把历史搞热:“历史就是历史,喜欢就多读些,不喜欢就算了。”他表示,作为专治明史的学者,他的态度是,明史本身还没热:“只不过现在有几本通俗读物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明朝历史的真正研究并没有展开,距离明史热还远着呢。”
  明史目前有许多疑案尚待深入探讨。王天有表示,清修明史,明史是被清朝定的,而自民国以后,明朝历史长期被时政化,时政化后就必然将其作为工具,而作为工具,就很有可能失去历史的真实。
  “明史热”中的“历史文学”
  去年,一个“明月门事件”将“如何写史”的争议拉进了明史读物的写作中。当年明月在网上连载的《明朝那些事儿》因其极其现代的表述方式,而遭到了部分网民的攻击,认为他写的不是历史。“明月门事件”牵动天涯百万网友发贴声援《明朝那些事儿》,争议以当年明月的大获全胜而告终,然而,应该“如何写史”的争议仍在继续。
  而这批“明史热”中的绝大部分通俗读物,也都面临这个问题。毛佩琦说,“中国历史一向提倡美文,《史记》、《汉书》中的纪、传,都是可以做文学作品来读的。中国在传统上史学和文学是不分的,如果说现在的一些传记和叙事类的历史书籍写得不好看,恰恰是丢掉了这个传统。”就部分人对当年明月的质疑,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来阅读和解读历史,每个人的解读也有每个人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各人学养和眼界是不同的。有的人对历史是戏说,有的人写的历史文章过于难读,如果有一个人通俗地把自己看到的历史的记载告诉大家,也没有必要对这些解读刁难和另眼看待。“至于当年明月本身的观点是否正确,可以见仁见智,可以评说。但并不是用严肃文字写的历史就肯定正确,也不是用通俗文字所写的历史就肯定不正确,关键在于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真诚。”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