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

公元636年唐建南北衙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8月0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618年,李渊入长安,下令沿用隋府兵制。贞观十年(636),唐太宗对府兵制进行调整,设立十二卫和太子东宫六率为府兵的中央管理机关。唐代中央官署因在南衙办公,故称南衙或南司,十二卫属南衙,由宰相负责,所以又称为南衙禁军。而元从、羽林等禁军起初设有专门机构,多由皇帝通过宦官或武官亲领。宦官居禁苑内,与南衙相对,故称北衙。禁军常屯驻北门,所以称为北衙禁军,主要负责皇宫宿卫。皇帝通过后部掌握了十二卫与六率所统府兵的发兵权,从而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这对维护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南北衙的建立也标志着封建军事管理制度的成熟与完善。
  
  唐都长安
  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一座当时世界上规划最合理、宫殿最完美、规模最宏大的都市——唐都长安城。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隋大兴城由著名建筑学家宇文恺规划设计和领导建造。全城由廓城、皇城、宫城构成,面积达84平方公里。宫城先建,是皇帝的居所,位于城中心北部。皇城后建,在宫城南面,是中央官署区。廓城再建,围在宫城和皇城的东、西、南三面。廓城里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把廓城分为108个里坊,其东西两市,各占地两坊,全城的商店、作坊都设于此。唐朝还将隋初对称布列皇城东南、西南的大兴城里的都会、利人二市改称东、西市,将手工业、商业让肆集中在这里,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大特点,并成为唐代工商业活动、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作为隋唐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城建筑宏伟,布局严整,功能完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大都市之一。到唐末天祐元年(904),朱全忠强迫昭宗迁都洛阳,320余年的国都长安被全部废毁。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