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历史朝代>>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

公元634年~635年平吐谷浑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4年08月0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吐谷浑又叫吐浑,原是鲜卑族的一支,4世纪初,首领吐谷浑率部众从辽宁西迁到今甘肃、青海间,到其孙叶延,开始以吐谷浑为姓氏。隋唐时,吐谷浑渐渐强大。唐太宗贞观六年,吐谷浑骚扰兰州,被州兵赶走。此后,吐谷浑伏允可汗一边向唐派遣使节进贡,一边又大肆掠夺鄯州(今青海乐都)。贞观八年(634)六月,太宗任命右骁卫大将军段志元为西海道行军总管,以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带边境部队大败吐谷浑。九月,吐谷浑又侵犯凉州(今甘肃武威)。太宗大怒,于贞观九年(635),下诏大举征讨吐谷浑,命李靖、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以及突厥、契丹的军队分路攻击吐谷浑。唐军大败吐谷浑,伏允被部下杀死,拥其子顺为可汗,举国降唐。太宗封顺为西平郡王。至此,吐谷浑完全平定。
  
  中国造船业驰名世界
  隋唐时期,中国造船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隋唐时期的造船材料,大多采用较为坚硬耐久的楠木,其次是樟木,也包括少许的木兰、杉树、柯树等。由于这些木料多产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故隋唐时期造船业大都集中于江南地区。在造船工艺技术方面,隋唐时期发明了很多新型的工艺,提高了所造舶质量水准,如水密分舱、沙船、船底涂漆及铁锚的发明。“水密分舱”是利用水密舱壁把船舱分隔成很多的小单间,对船上甲板起到支撑和加强的作用,使船体具备足够的横向强度和抗扭刚性,还可增强抗沉性,即使一舱漏水,由于隔离舱壁的存在,其他船舱也可安然无恙。沙船发明于唐代中晚期,并成为后来几代的主要船型,它是由古代平底船发展而来,具有平底、方头、船身宽、吃水浅等特点,航行时较为平稳,并易于通过浅水地带,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船底涂漆,则是为了减少水的阻力,增加船行速度,另外还可以对船底起到适当的防腐作用,特别适用于水质微呈酸性的江南一带。在彩用先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隋唐时期制造出了大量高质量的船舶。隋唐造船技术的提高,影响到各国的造船工艺,对世界造船技术作出了贡献。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