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东北文化

东北文化

伪皇宫和伪满八大部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伪满洲国皇宫坐落在长春市东北隅的光复北路五号,占地面积12公顷,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殿,也是溥仪日常生活及政治活动的场所,由一组中国古典式、欧式、日本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组合而成。今天人们习惯叫它“伪皇宫”。

1932年3月,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不到一个月,他就从“执政府”所在地,迁居到现在这个位置。两年后,随着溥仪登基称帝,这里也就成了他的“帝宫”。

伪皇宫正门叫“莱薰门”,西侧大门叫“保康门”。皇宫由东西不对称的两个院落组成,将整个宫廷分为内外两部分。西院为三进式四合院,与传统四合院不同的是,所有正房都是二层青砖小楼。前院是溥仪及其家属日常生活的区域,主要建筑有缉熙楼、同德殿。中院、后院是溥仪处理政务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此外还有花园、假山、养鱼池、游泳池、防空洞、网球场、高尔夫球场、跑马场以及书画库等其他附属场所。东院的主要建筑是伪满时期增建的,包括同德殿和御花园。溥仪就在这里度过了14年的傀儡生活。

勤民楼是一栋带有明显西洋风格的两层、方形建筑,是溥仪依据祖训“敬天法祖,勤政爱民” 而取的名。沦陷时期,这栋建筑一直被当做皇权的象征,它的照片也被印在了伪满的纸币上。1932年 9月15日,就是在这栋“勤政爱民”的楼里签订了经溥仪认可的“日满议定书”,将伪满洲国的国防、治安全部委托给日本人,并由日本人管理伪满的铁路、港湾、水路、航空,日本军队所需的各种物资、设备由伪满政府负责供应。东北主权被拱手相让。在勤民楼的东面,有一座二层黄琉璃瓦屋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其设计手法沿用了中国古代以黄为尊的传统,瓦背为日本式,瓦筒为中国式,瓦当铸有 “一德一心”的字样,故名是“同德殿”。与勤民楼比起来,这里显得豪华些,然而,因为担心日本人安装了窃听装置,溥仪很少来这儿。

伪皇宫远远望去,灰蒙之中几幢零乱的建筑,既不配套成龙,建筑风格也不统一。可以看出,这位“皇帝”已经毫无昔日在紫禁城的威严和风光,只能栖身于这种不伦不类的“皇宫”中,充当傀儡角色。

日本投降前,溥仪匆匆离开帝宫,这座昔日戒备森严的宫殿也成了历史的遗迹。现在的伪皇宫陈列馆是在伪满皇宫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宫廷遗址型博物馆。宫内展有溥仪及众妃们的蜡像。偏殿有日本侵华及从皇帝到平民图片展。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中外游人多达20万人次。1991年,也就是“九一八”事变后的第60个年头,江泽民总书记为伪皇宫陈列馆题词:“勿忘九一八”。

伪皇宫是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下,从1932年到1945年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的宫廷,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的罪恶产物和历史见证。

“八大部”是伪满洲国的八大统治机构。即治安部(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的统称。这些政治机构同伪国务院、综合法衙(司法检察机关)是日伪时期主要建筑,分布于新民大街两侧,形成以地质宫为中心的建筑群。

“八大部”于1936年基本建成。惟有溥仪的正式“皇宫”(今地质宫)只完成地下部分,而金碧辉煌的宫殿系二十世纪50年代完工。宫殿占地51.2公顷,殿前的草坪广场可容50多万人集会。站在宫殿的中轴线上向南眺望,一条宽80米的笔直的新民大街直向南湖公园延伸,中线花坛为松、柏、丁香树风景带和两侧的高可钻天的杨树,形成1500米的绿色长廊,伪国务院及下属“八大部”的办公室全部坐落大街两侧,形成一个菱形景区,建筑各具特色,绝无雷同。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