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

洛阳婚丧礼俗大观之婚庆:红喜字映照的生殖意识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洛阳传统的婚庆程式,以花轿的行走过程为起始,不单指“拜天地”那一会儿,此前的所有铺垫以及新娘上花轿、下花轿等一系列过程,才是洛阳民俗和传统剧目的“最爱”。人们关心和津津乐道的,是大红喜字掩映下新郎新娘的生殖意识是否觉醒——婚姻的终极目标,已把爱情远远抛开,而是直奔“繁殖”,这不免让今天的年轻人感到陌生。

结婚前一两天,男女双方的家庭成员都很忙碌。

到底紧张忙碌到什么程度?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偃师学者刘志清先生说“就像打仗一样”。刘先生今年70多岁了,是1961年结的婚。他说,这种紧张和忙碌,有时是心理上的。因为过去农村经济困难,娶个媳妇不容易,越临近婚期男方越担心,生怕女方突然变卦退婚。

按照洛阳婚俗, 男方“送好儿”之后,女方接了“好儿”,婚期就算定了,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变更。若变更,只可提前而不能推后。有的人家,在娶媳妇前一两天突遇丧事,也只好秘不发丧,待举办婚礼后,再安葬亡者。婚姻是大事,历来儿戏不得。

尤其是女方,绝对不能悔约,一旦悔约,在人格上将受到非议,从此被社会唾弃,变得一文不值。即使准丈夫这时突然去世,准媳妇也要守寡终生,甘为“望门寡”。女方更改婚期,只有一种情况,即为了避开经期。过去医学不发达,无法推迟女子经期,豫西风俗又特别避讳这个,民谚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伤”之说,所以遇到婚期和女方经期冲突,可以变更婚期。

结婚前一天,由男方备车派人到女方家,将女方家所陪嫁物品统统拉回,俗称“拉箱”或“拉嫁妆”,这是女方家贫富状况的一次大亮相。大户人家总有七八车嫁妆可拉,而贫困者一挑子就可把嫁妆挑走。有的富商巨贾为了炫耀富有,拉嫁妆的车队往往迤逦几里地,俗称“十里红妆”。

有“拉箱”的就有“压箱”的,一般由女方的弟弟“压箱”,保管姐姐嫁妆箱柜的钥匙,没有他的首肯,谁也打不开箱柜。偃师一带,拉嫁妆的人可在半路将箱锁打开,取出少许果品享用,俗称“偷箱子”。嫁妆拉过去,由男方家中长辈拿出红包,俗称“封分儿”,赠给“压箱人”,换回箱柜钥匙。为了图喜庆,街坊邻居会将压箱钱及箱中果品哄抢一空,哈哈一笑,皆大欢喜。

嫁妆内容繁多。一般人家要陪送两床新被褥、一对箱子、一对风门。大户人家,会根据家庭状况多多陪送。有的富户除嫁妆之外,还送一个家奴过来,好侍候小姐,有的跟来一个贴身丫环,叫“陪送丫头”。1949年之后移风易俗,不允许女方家再陪送“人”,嫁妆也日渐简约。到1983年之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讲究排场,除日常用品外,还要陪送沙发、洗衣机、彩电等高档物品,如今还带上了电脑。

栾川、嵩县一带,新郎在结婚前一天,头戴礼帽,身着长袍,由唢呐笙笛伴奏,在祖先供桌前演习跪拜礼,以应对婚礼时祭祖、迎亲仪式。新娘也要在娘家供桌前烧纸祭祀祖先,说明自己将要出嫁,求祖先保佑云云。

女儿出嫁,洛阳话叫“嫁闺女”或“闺女出门”。出嫁前一日,要请人用细线绞面,俗称“开脸”:除去脸上的绒汗毛,使面颊光洁鲜亮。女子自离开娘胎,身上须发不得动,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乱动不得,只能到结婚时“开脸”,才可以“动动汗毛”。

我市民俗专家寇北锁先生认为:举行婚礼前的这些活动,看似繁琐却有必要,是在营造特殊氛围,以迎接大婚,程式越复杂,大家才越重视,对新人的震撼才越大。所以,到了这天夜里,还有“压床”这道“工序”。

“压床”也称“暖房”,结婚前夜请人“压床”,请谁呢?请新郎的弟弟或侄子。这个角色不好当,因新房中一切簇新,新被褥,新帐子,第二天还要住进新媳妇,小男孩一看这架势,便害羞忐忑,生怕夜间尿床。可按洛阳规矩,男方家偏偏希望“压床”者敞开尿一泡,说是“男孩尿新床,好生好儿郎”,目的是让新媳妇沾上男孩的臊气。殊不知这些平常尿床的小男孩,“压床”时提着劲儿,偏偏不尿床,令新郎大失所望。

当晚还有一个“过场”要走,请响器(唢呐班)在门前吹吹打打,或在门口支起一个大喇叭,放音乐或放《朝阳沟》选段,通知大家:明天办喜事,该送礼的快来吧……

第二天,街坊邻居早早站满了街,看新媳妇下轿。

且慢!别看这边红艳艳的婚联贴满墙,欢天喜地盼新娘,那边的新媳妇却扭扭捏捏、哭哭啼啼、磨磨蹭蹭,不想上花轿。

这时,就看男方“夹毡的”的本事了。

“夹毡的”是男方迎亲队伍的首领,由本族年长的男性担任,懂礼仪,有魄力,会办事。他率迎亲队伍往女方家走:最前边是唢呐班,后面是新郎和花轿,接下来就是“夹毡的”的位置。他行进在队伍腰部,瞻前顾后,不断向首尾发出指令。他左胳膊上搭一块红毡,另一只手拿着写有吉祥话的“红花盖子”条,见到大树、大石头、路口,都要贴上“红花盖子”条。到了女方家,女方家执事的恭候多时,招待“夹毡的”以及男方来客吃饺子。“夹毡的”怕耽误时间,忙令新女婿到女方家祖宗牌位前行礼。新娘也要出来向爹娘磕头,以报养育之恩。

这时,女方“送新媳妇的”上前扶起新娘,劝她上轿,新娘却哭着不上轿,街坊见了,都念叨这个姑娘平时的好处,如今离开爹娘,远嫁他乡,真是可喜可叹又可怜!大家正在议论时,只见梳妆后的新娘,身穿大红袄,腰束小铜镜,头蒙红盖头,快步从闺房出来,被人簇拥着上了轿。其舅、伯、叔、兄、弟跟轿护送。新娘在轿内哭泣不停,以示不舍亲人故土。如果不哭,则被讥笑为“想女婿”。三声炮响后,花轿起程。

一路上,娶亲队伍吹吹打打,穿街过村,途中遇有寺院,必须绕道而行;逢见古树巨石、小桥水井,也要用红毡遮掩一下花轿,并贴“红花盖子”,意为逢凶化吉。栾川、偃师等地,有摆放贺桌拦轿听曲的习俗:花轿正走着,突然有人笑着把一张桌子或一条板凳放在路中间,上摆四碟小菜,有的则放花生、香烟,压一个“贺”字喜帖。唢呐班见了,马上驻足,更加卖力地吹奏起来。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唢呐班索性拿出绝活,吹奏《百鸟朝凤》,引来一片喝彩。有人趁机悄掀轿帘,欲窥新娘面容,被“夹毡的”挡开了。“夹毡的”果断地拿出喜烟、喜糖撒向人群,于是人群散开,花轿重新前行。

这是不化妆的演出,很精彩。而洛阳老城摆贺桌者,却有权给“夹毡的”和新郎官“化妆”,俗称“开花脸”:为“夹毡的”开的是“赵匡胤脸谱”,取意“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为新郎官开的是“状元脸”,额头点梅花,取意“大登科状元及第,小登科洞房花烛”。若遇到花轿前后都摆有贺桌的,就属于“双摆桌”,前边贺桌只能开半个脸,给后边贺桌留“余脸”,仿若两个美术师为一个人彩绘,既热闹又好玩。只是苦了轿中新娘,她为避免中途下轿尿尿,早上只吃了两个熟鸡蛋,一路上受尽颠簸,又饥又渴,却又不好发作,只得忍着。

花轿继续前行,若两顶花轿相遇,双方新娘须交换手帕,新娘这才与外界有了沟通,眼波流转间,看见自己的手帕,转握在那位新娘手中,一时心中大慰,仿若天涯孤旅有了同伴,心情也好起来。

花轿还未进村,早被村头翘首以待的少年发现,他拔腿跑回来报信,一边跑一边大喊:“来了!来了!”村中便有人放起炮仗,把信息传至新郎家,那边便做充分的迎亲准备。洛阳老城规矩:花轿临门,新郎家须点燃万头鞭,迎接新娘及女方宾客。一人端盆,内放烧红的秤锤,向上浇醋使之冒烟,俗称“打醋弹”。而我市农村多是先由一人用点燃的谷草“燎轿”,再由一人用钳子夹一烧红的犁铧,用醋浇之,围着轿正转三圈,反转三圈,除秽避邪。偃师、伊川一带则唱“吉利歌”,唱词吉祥而诙谐:“嘲嘲嘲,喳喳喳,我拿谷草你夹铧。花轿到门前,四季保平安。花轿落下地,二人都吉利。说佳人道佳人,佳人长得真俏皮,圆疙瘩儿脸双眼皮……”

唱词有固定的,也有即兴的,周围人若嫌歌词过于文雅,就起哄道:来点荤的!于是便有新词:“新媳妇鼻子真好看,看来看去像悬胆;新媳妇嘴巴真是好,看来看去像水饺,新女婿你还不过来咬?尝尝那是啥味道……”此时,新娘已在轿前亮相,看客开始对新娘全面“评估”。评估标准讲究“三小”:口小、手小、脚小,所谓“樱桃口,扎花手,三寸金莲扭着走”。“男人手大抓金银,女子手大抓铺衬”。因旧时女子主要做针线活,手大了反而不好,所以新娘若是脚大手大,即使容貌好,也被说成“脚大脸肿,难看死了”。

时近中午,婚礼司仪急着让新娘进门,因为洛阳人忌讳“拜天地”午后举行,一过中午便是“娶寡妇”。所以新郎赶紧到轿前向新娘施礼,让她踩着红毡走进大门。门里放一织机木柽,柽上搁一马鞍,新娘要从马鞍和柽子上迈过去,俗称“骑鞍过柽”,意为生子平安。进入院内,天地桌上放三个盅,分别盛盐、艾、绿豆,取意缘分、爱情、禄寿。新娘、新郎在天地桌前站好后,鞭炮停鸣,鼓乐暂歇,司仪大声唱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婚礼高潮到来,天地人文作证——两人结为夫妻。

于是婚宴开场,院内杯筹交错,门外车水马龙,熙攘之中,新娘被送入洞房,只感到一种陌生而“熟悉”的气息袭来:这就是俺想象了无数次的婆家吗?这就是俺描画过无数次的新房吗?要知道,旧时之女子,这还是初次到婆家,眼前的新女婿,也是在今天才闻着气息,却不曾见过真容。所以,当那懵懂的新郎,笨手笨脚、忐忑兴奋地来到近前,用尺子挑去“新娘”的红盖头时,两人的心里都还没有底!待揭去红盖头,彼此一看,都有鼻子有眼,长相也都说得过去,又都没有残疾,这就谢天谢地了!顿时心中大呼“万幸”,爱意汹涌,决定好好过日子了!这时的新娘,会看到一个小儿在新床上打滚,俗称“滚床”,新娘便知今后的任务,是在这张床上生子,于是心领神会,走过去坐在事先准备好的盛满清水的柏木桶上,暗示婆家:俺心里清楚如这桶清水,决心为你家传宗接代,可以“上头”了!

所谓“上头”,就是把新娘的头发盘起,不再留“花尖”(刘海儿),做成妇人的发型。这是姑娘变成妇人的重要标志,歌词中唱的所谓“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上头”之时,婆家的梳头人,想的只有一个“生”字,她念念有词:“媳妇衣高搭起,不出三年见大喜;媳妇裤挂门鼻儿,不出三年添小侄儿;大娘抱孙我抱侄儿,全家乐得合不住嘴儿。一木梳二篦子,生个孩子戴顶子。”

“戴顶子”就是“戴官帽”,大官帽上有花翎,这是要求新娘赶紧生男孩、做大官。唉!婚姻的终极目标,已把爱情远远抛开,直奔“生殖”而来——婚礼过后,新婚第一夜新娘怎样度过?她又将怎样构建自己的生育工程,又是一个未知数……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