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

洛阳婚丧礼俗大观之定亲:喜珠相串的文化节点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洛阳民间婚嫁程式,有“说亲、合婚、定亲、下聘、送好儿、迎娶”六大步,称为“六礼”,前五项统属定亲范畴,最后一项乃婚礼程式。

程式化就是文化,新郎新娘在程式化的“摆布”之中,逐渐体验到夫妇心理,欣喜地找到各自位置,其间程式相连,喜珠相串,透出喜气。此篇主要讲迎娶前的定亲过程。

现在的青年男女,感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想要成家,只要达到婚龄,就可拿到结婚证书。而传统婚姻远没有这样简便,是必须符合“六礼”的。

“六礼”早在周代已见雏形,所谓“六礼之仪始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六礼”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正好与洛阳人的“说亲、合婚、定亲、下聘、送好儿、迎娶”同步,叫法不同,内容类似。

婚姻程式为何如此复杂?为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到老城中和巷寇北锁先生面前请教。寇先生今年79岁,世居洛阳,颇解婚俗,他说:“过去洛阳民间对未婚者均称‘娃子家’,意思是‘未成年人’。所以一个人如果结婚,就有了质的变化,等于由‘娃子家’变成‘大人’了,这是人生重大事件。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视为人生三大快意之事,隆重庆贺,形成程式,并长久地沿袭下来。其中的婚姻程式,尤为严谨。”

联姻第一步是说亲,又叫提亲,只是个联姻的意向,遵循的原则是“门当户对”。寇先生说:“民国时期,洛阳老城娃子家找对象,主要看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及经济状况;而乡村则主要看对方土地、房产的数量。你该说这些财产的多寡,皆属个人隐私,怎好打听?不必担心,自有人专门打探这方面的信息,这类人就是‘媒人’,也叫‘冰人’和‘红娘’。”

旧时男婚女嫁皆属包办,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前男女互不见面,俗称“隔布袋买猫”,只有靠“媒人”从中说合。因“媒人”大都是能说会道的中老年妇女,所以又称为“媒婆”。媒婆的主要任务,就是打探男女双方家庭状况,并根据求亲者的要求,搜寻目标,配对组合,促成好事。

男女双方不熟悉,全凭媒人一张嘴。所以媒人不论给谁家说媒,男方、女方都会殷勤招待,不敢怠慢。烟茶自不待说,有钱的人家还要好酒好肉款待,临走时还有所馈赠。所以洛阳民谚云:“媒婆媒婆,吃吃喝喝,临走手不空着”。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如此款待的结果,不免使媒婆嘴上抹油,把款待者夸得滴溜溜转,把麻脸汉说成英俊小生,或者把臭椿树说成蒲公英。

讲究门当户对,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打听门第”,这在偃师、孟津一带特别讲究——这个门第,不是“世家门第”的“门第”,而是特指一个家庭有没有狐臭(腋臭)病史。如果有,则属于“门第不清”或“门第不好”,是万万不能与之“做亲戚”的。

只要“没有门第”,意即“没有狐臭”,双方家庭条件又相当,就可以达成联姻意向,接下来就可以“合婚”了。

合婚 ,洛阳民间俗称“合八字”,在“六礼”中与“问名”相对应。

所谓“八字”,即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也叫“生辰八字”。八字相合,才能议亲;八字不合,前功尽弃。各地都有专门“合八字”的人,可根据八卦相克相生的原理,把十二属相分为十二相克、十二相冲、十二相合三种类型。相克的为:“羊鼠相逢一旦休,兔子见龙不长久。金鸡不与犬相配,白马不能见青牛。虎蛇相斗必惹仇,猴子遇猪泪长流。”相合的有:“马羊相逢寿命长,蛇猴和合出将相。酉鸡辰龙龙凤种,戌狗见兔状元郎。猪虎相遇多福禄,鼠牛无争幸福长。”

今天看来,这些纯属滑稽可笑。但在过去,这却是民俗意义上的婚姻法,非得遵守不可。在孟津,凡缝制结婚被褥,都要弄清缝制者的属相,只有与新郎新娘属相相合的人才能参与,否则即使你来“学雷锋”,搞义务劳动,人家也不承情,还要骂你不懂规矩,破坏了新郎新娘的幸福。

“合八字”之后,若无有大碍,就可以相亲了。

旧时相亲,男女双方不能见面,由双方父母或家中近亲长辈“替看”,俗称“相媳妇”或“相女婿”。除看相貌外,还要通过谈话,判断对方的智力和今后的发展潜力。如果满意,就是“相中了”;如果不满意,就是“没相中”,孟津人称为“没愣中”,吉利区则说“相脱了”。

民国以后,男女双方才“亲自相亲”,但也只是“偷相”,即在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另一方偷偷观察一次。上世纪60年代之后,“偷相”变成“见面”,男女双方可以堂而皇之地面对面交谈,但不能自行约定时间地点,须由介绍人约定首次见面的时间地点,见面的时间长短也有一定限制。

见了面,若彼此有好感,两个人就会没说找话说。往往是你看我,我看你,只看得姑娘脸颊绯红,小伙子头上冒汗。女的羞羞答答吐出来3个字:“哪村哩?” 男的急急忙忙回答回答3个字:“李楼哩。”男的回答完以后,便拿眼来问姑娘,姑娘明白这是在问自己呢,于是赶快说:“二十三,没意见!”

这是广泛流传于我市的一个经典“相亲对白”,非常有趣。其间男女双方仅用了9个字,以一问一答简单形式,解决了一生一世婚姻大事,看似简单,却有内涵,实际上是“相亲”方式由“家长代替”变为“亲自相亲”后,一时手忙脚乱而又忐忑喜悦的真实表露。

相亲之后感到满意,就可以定婚,或叫“定亲”,这在“六礼”当中叫“纳吉”。洛阳人对“定亲”非常重视,要择吉日,“换允帖”,这是一种书面约定,男帖这样写:“不揣鄙陋,妄攀高门;倘蒙金诺,曷胜雀跃。”女帖这样写:“敬接冰语,联姻高门;幸蒙俯允,曷胜忻舞。”

“换允帖”要靠媒人传帖,男方女方都要款待传帖者。所以媒人这时最高兴,少不得前两顿就不吃饭了,把胃腾出来准备大撮一顿。若是路途遥远,还要顾头小毛驴,叫上个本家小子在前面牵着驴,自己优哉游哉地坐在驴背上,一路哼着小曲去传贴。熟人见了打趣道:“你可真精啊!吃肉喝酒不忘带着本家小子!还带着一头叫驴,去吃人家的草料啊.......”媒婆一看对方不怀好意,就笑着回答:“你放心你放心!酒肉我们吃了,草料留着让你吃,省得你眼红!”于是路人都哈哈大笑,大家也就知道谁和谁家定亲了。

有趣!媒婆的招摇过市,竟然是为了发布信息!所以偃师民间换帖时,好赖都要请一次客,明着是要发布消息。女方要用面条招待媒人,男方则以酒肉款待媒人。男女两家还要互送压帖礼物,男方多为绸缎、头绳、耳坠、戒指;女方则回敬笔墨、折扇等物。宜阳民间换贴则要交换杯酒,以示应允对方,俗称“换杯”。

此步一走,接下来便是“下聘”,“换龙凤帖”的日子,迫近了。

如果说“换允帖”是允准的意思,那么“换龙凤帖”就等于领取《结婚证》,这是法律依据,确定配偶身份。“龙凤帖”一交换,即使不举行婚礼,一方突然亡故,另一方也得以配偶身份相吊。旧时,不少女子在“换龙凤帖”之后突然开始“守寡”,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龙凤帖”制作考究:八面龙凤柬,大红色,封面烫金字,上写“龙凤大启”4个大字。内文皆书谦辞,写上订婚男女的姓名、籍贯、排行,还要写上曾祖、祖、父三代年庚名讳 还要写上媒人的姓名。其格式如下——

谨将小儿(女)三代年庚开列于后:

曾祖× × ×,祖父× × ×,父亲× × ×。儿(女)名× × x,行×,×属相,×年×月×日生。

今凭

大老月翁× × ×先生做媒,与× × x阁下令爱(郎)结为婚姻,永偕伉俪之好。                  姻眷弟× × ×顿首

冰人× × ×

同押

×年×月×日大吉大利

交换“换龙凤帖”时,男方要向女方送衣料、首饰等物,谓之聘礼;也有送一定数量银钱的,谓之彩礼。嵩县女方收下聘礼后,还要回送男方亲手做的鞋子,意为初具夫妻名份。换帖后,男方要设宴答谢媒人和女方家人,一门亲事的说合,到此才算完成,其中程式多多,花费多多,实属不易。

但也有简便行事的,上世纪70年代, 男女青年定亲,互换物品作为信物时,仅仅互换一方手绢而已,俗称“换手巾”,这是当时男女定亲的重要仪式。不过在“换手巾”之后,男方必须“出一次血”,攒着劲儿花费一笔钱。伊川、偃师、孟津一带,时兴男方领着女方进城买东西,俗称“撕衣裳”,到县城或到洛阳的“百货楼”,一天之内为女方买许多的布料或服装。而女方陪同进城的往往是个厉害的角色,不是她的嫂子就是她的婶子,到了商场之后,便会“狮子大张口”,要这要那,没完没了,男方跟在后面,格外陪着小心,任务就是“买单”,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如果女方满意,这门亲事就稳稳当当了;如果女方不满意,此后也就别别扭扭。也有当场闹翻,女方扭头就走,从此闹崩了的。从上世纪80年代始,洛阳市区有了婚纱照,城中男女把照婚纱照作为定婚依据,拍完婚纱照,就去登记。登记过后,万事俱备,就要举办婚礼了。

但是且慢,旧时在举行婚礼之前,还有“送好儿”这一关呢。

“送好儿”,就是男方通知女方完婚的日期。

如今,结婚日期由双方商定,过去却由男方确定,称为“看好儿”,事先请算卦先看准了,定下来,然后到女方家“送好儿,以征得女方的首肯。这在“六礼”当中,称为“请期”。

这些“好儿”,一般集中在腊月下旬,多选逢三、逢六、逢九之日,洛阳民谚说“三、六、九,娶媳妇,嫁闺女”。洛宁县风俗,女方收下男方送来的“好儿”之后,在回礼中要放一块发酵的面团,企盼女婿将来发财。“送好儿”的帖子,要比“龙凤帖”简单明了一些,类似今天的结婚请柬,其格式为——

全吉

择定于x月×日嫁娶吉日良辰大吉

右启

大姻望翁 老亲家阁下

眷姻弟× × ×顿首拜

×年喜月吉日良辰

女方如果接纳“好儿”,就是答应如期完婚,其同宗近门和亲友街邻便来添箱。“添箱”就是送礼,礼品有衣料、首饰、梳妆用具。嵩县、栾川一带,旧时贫困,没什么可送,就送烧饼、花生、干果之类,略表祝贺。所有礼品,都要随嫁妆抬送婆家,送得多,说明娘家富,人缘好;送的少,女方就感到没有面子。伊川县旧俗,结婚前十多天,男方须给女方家抬一食摞盒,盒内装红布、首饰、衣物、油炸馓子、花米团、烧饼,并配上礼酒、棉花和柏枝。这个县的白元乡,结婚前男方须向女方“过礼”,礼盒中要装1丈6尺的红布和1斤白酒,另有手巾、袜子、肥皂、肉礼等。这些礼物已经接近油盐酱醋,大有生活之况味,暗示着夫妻的家庭生活即将来临,那么接下来,就要来一顶花轿,吹吹打打,把新娘子娶走——于是一场盛大的婚礼,就要来临......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