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北京胡同中的“文革”遗迹(一)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北京城至少有600年的历史,胡同作为城市的筋骨,理所当然地承载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痕迹,但是每逢战争或盛世,胡同以及个体建筑便面临大规模的拆改翻建,残存在现今胡同建筑上的历史遗迹可谓凤毛麟角。现实的真实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遗存面前,我们感到震撼: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可能会回忆起那段非同寻常的岁月,会想起那时的人和事,想起自己的青年和中年;没有经历过的人则难以想象,当时这样的标语、口号是如此深入地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早生二三十年,生活会怎样地不堪或疯狂,如今看似平常的生活方式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今天的年轻人将怎样地后怕 有鉴于此,这些遗存弥足珍贵。我们常常反对拆毁胡同,说那是人文的消失,这一组照片大约可以从一个角度说明,北京胡同中所承载的人文价值不但是城市规划、建筑、装修艺术、民俗以及生活情趣,等等,还包含政治历史文明,历史遗迹随胡同的消失只能帮助人们尽快地模糊和忘记历史的真实,纸面的资料毕竟不如实物来得客观、真实和有说服力。

皇史宬北侧的胡同:标语“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在胡同中,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存或多或少地都可以找得到,20世纪50年代的有抗美援朝的“光荣军属”标志牌以及俄式建筑在胡同中出现;70年代的有地震棚演化来的各种小屋;20世纪80年代初,电视天线林立,自行车充斥胡同,到80年代末期,胡同进入了居住条件最不堪的时期,也是房改和房地产兴盛的前夜;进入90年代,胡同里里的居委会逐步从退休老人的天下演进为中青年人的世界,空调、汽车进入胡同生活,胡同中出现新的标语牌,沿袭了一种首都特有的宣传模式,门楼和墙体开始被灰色和红色的涂料粉饰或整片拆除,直到21世纪,此风依然愈演愈烈。和上述特征相比,唯有60年代开始的文革时期的痕迹是最为与众不同,这些当年极大规模出现的标语、口号和语录墙所反映的不仅是胡同的变迁历史,更多的是胡同里的人所经历的精神世界的历史。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