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告别遂安伯胡同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从元代建大都城开始,700多年来,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给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提供了一个宁静、整齐、舒展的生存空间、生活环境。世界各地、天涯海角、不知有多少北京的游子,他们的乡梦、相思,都是在北京的胡同里。
  现在北京的胡同越来越少了。在京城朝阳门以南的一个地区,随着金宝街市政道路工程的建成,这里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胡同——遂安伯胡同和它附近的红星胡同(无量大人胡同)、东西石槽胡同已变成大马路。
  遂安伯胡同是北京以贵族府第命名的胡同之一。伯为古爵位,是五等爵的第三等,《礼记·天制》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五等”。遂安乃地名,在浙江省旧有遂安县。《明史功臣世表》上说,“遂安伯陈志,永乐元年五月丁亥封,禄袭同前,八年五月卒。”再根据《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等文献资料,遂安伯胡同是因遂安伯陈志的府第在此而得名可确定无疑。
  陈志当年的府第在哪里?经实地考察并专访了几位世居此地的老人,初步判断有3个院子可能性较大,其门牌是9号、13号、19号。这3个院共同特点均是大四合院,院内地面较胡同路面要低1米左右,均在路北。正址都是前廊后厦,后边有罩房,东西厢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和正房相联。3个院落占地均在10亩以上,院内高大的榆树、槐树树龄也在300年以上。在13号院内,1969年挖防空洞时曾出土大量的石雕件、方砖、石砖等,还有一块带有铭文的砚台。
  在这条古老的胡同里,世世代代居住着众多的平民百姓。他们打开大门,走出胡同,通向大街,通向外界;走进胡同,关好大门,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谈笑、游戏、吃饭、睡觉……,几百年来,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胡同中的院落、房子,破了拆、拆了盖,新的变旧的,旧的又变新的,一代又一代,旧人故去,新人登场,真不知留下了多少遥远的记忆?!
  陈志算得上是这条胡同的“开国元勋”,到了清代,这条胡同也曾住过官至五品的大人物,但大都平庸无能,没有给后世留下什么痕迹。倒是民国年间的陈觉生,这位时任北宁铁路局局长、住遂安伯胡同10号,“疾终以后”,其家属和铁路局共同演绎了一场家葬、公葬混合型的大丧事,颇引人注意,当时的《新民报》等媒体均有报道。据记载,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十一日,为其成主之日,陈宅以重金厚礼恭请宿耆傅增湘为鸿题官。次日即开吊领帖,以番、道、禅、尼棚经送库,每棚经均是49人,在近代度亡法事中,极为罕见。停灵期间,还办过“水陆法会”,对“十方三世,古往今来,四生六道,一切孤魂等众都进行超度”等等。其发引路线为:自丧居灵堂出发,先上32人小杠,经无量大人胡同出西口,换升64人大杠,再经王府井、长安街、府右街一直奔西,一路上走走停停,接受路祭,居然用了2天才到达西山茔地安葬。
  解放后,遂安伯胡同先后住过几位对国家、对民族卓有贡献、足以使这条胡同的居民倍感自豪的、令人尊敬的人物:李四光、李贞、邓拓。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曾任地质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兼地质力学所所长。李四光先生著作等身,为中国在大庆等地发现石油作出了重大贡献。晚年重点研究地震地质,1971年4月29日病逝,终年82岁。有人称,如果李四光多活六、七年的话,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损失绝不会如此惨重。
  在遂安伯胡同中段,红漆大门内有一座二层西式小楼,上世纪五十年代,李四光就工作生活在这里。院内有二棵枝叶繁茂的高大国槐,靠近窗前为藤萝架。李四光工作疲劳时,常在此休息、给花卉浇水。
  提起李四光,胡同里老人们都会伸出大拇指,称这位大科学家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晚上,有时李四光会在胡同里散散步,遇到胡同居民,他常常是主动打招呼问候;黄昏时光,有时李四光还与在树荫下乘凉的老人们聊上几句。
  由于遂安伯地处闹市区,特别是靠近北京站,较为嘈杂,不利于李四光的科技工作,后来,李先生即搬往西郊。
  在遂安伯胡同28号住的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李贞。有着“开国女将”之称的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6岁当童养媳,1926年参加革命,曾参加过秋收起义、反“围剿”和长征,是一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革命女将,后来还参加过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还任过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位身经百战,中外闻名的巾帼将军,始终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她家里的4把藤椅是15年前从湖南搬家时带回北京的,由于年长日久已破烂不堪,但女将军不让扔掉。两只皮箱从朝鲜战场一直跟随着她,用了整整40多年,皮质老化开裂,但她总是不肯换新的。一只用了14年锈迹斑斑的冰箱是她家最高档的消费品。她和甘泗淇将军在长征途中结为伴侣,虽然没有子女,但她用自己的工资抚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还一次次地为教育、科研事业捐款。
  1990年3月11日李贞病逝。她在遗嘱中交待:将平时节省下来的工资,一部分交党费,一部分捐献给宋庆龄儿童福利基金会,一部分捐献给甘泗淇的家乡湖南宁乡县作办学补助。她是为党为人民戎马倥偬、艰苦奋斗了64个春秋、身经百战的巾帼将领,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
  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邓拓当时住在遂安伯胡同11号。11号院是一个静谧、整洁的小院落,自邓拓一家搬来后,增建了卫生间、厨房,安装了上下水道、抽水马桶等设施。
  内院的正房为邓拓的办公室,旁边为书房,书房和邓拓的卧室相连通,而邓拓的卧室又与夫人丁一岚的卧室相通。由于邓拓经常夜间写作,夫人丁一岚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和睡眠,一直分室而居。邓拓有5个儿女,分居东西厢房。
  1966年“文革”发生,批判“三家村”的浪潮铺天盖地压下来,邓拓不理解,胡同里的不少居民也愤愤不平,悲剧终于发生了。这年5月17日夜,邓拓书房的灯光,整整亮了一夜。邓拓用他一生的最后之力,字字泣血般写成六千余字的长信,为自己申诉;一位新闻政治家、学者和诗人,正值54岁盛年时期的邓拓,只能以一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在给亲人留下最后的话后,吞下大量的安眠药片……历史将铭记遂安伯胡同和这条胡同里居住过的人们!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