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安徽历史—皖史风云—安徽历史风云:半塔保卫战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半塔又名半塔集。在安徽来安县境内。

1940年3月的皖东半塔保卫战,是在刘少奇、张云逸等领导的指挥下展开的。是新四军江北部队粉碎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一场自卫战。这一战役的胜利,不仅巩固了刚刚建立的以半塔集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东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而且也为以后创建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从1939年秋天,皖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已经初具规模,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辟了以定远县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第五支队开辟了以来安县半塔集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0年初春,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反共磨擦中遭到严重失败后,便将磨擦中心移至华中,企图隔断我八路军与新四军的联系,以达到各个消灭的目的。

2月,国民党顽固派命令江北新四军到江南芜湖至南京一带。其时,这一地区已经有新四军一、二、三支队活动,若再加上江北四、五支队,不但发挥不了抗日作用,相反只会给日军更多地打击我军的机会,而且长江沿线日军封锁严密,如果大军横渡,很有被歼的可能。中共中央拒绝顽固派这一无理命令,并予以彻底揭露其阴谋,明确指示中原局及江北部队;“蒋令4、5支队南开……我们对于此类命令(不但南开一事,凡属此类无理命令)应一概置之不理”。顽固派便借口新四军不服从命令讨而歼之,还诬指江北新四军为“伪军”,什么真新四军已“服从命令去江南了”!

3月,经蒋介石亲自批准,由国民党军令部制定“肃清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东段以南附近地区×之异党指导方案”,何应钦将文中的“新四军”一律改称为“伪军”。“方案”规定:“第二十一集团军须派出有力之一部(至少一个师)及地方游击团队,进出于津浦、淮南两路中间地区,驱逐该地区内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后,推进至洪泽湖以南地区,与第八十九军及李明扬所部,协力肃清该地区内×之异党。对其在洪泽湖南北策立之根据地彻底消灭之”,“将该地区内×之异党压迫于长江以南或相机歼灭之,要务须截断新四军与十八集团军(1937年9月八路军改为十八集团军)南北之联系”。在何应钦给李品仙的电报中露骨地写道:“把新四军压迫于大江之南或一举歼灭之,或将其向日寇较多之地区压迫。”随之,安徽桂顽李品仙和江苏顽军韩德勤部,对我皖东地区进行东西夹击,妄图消灭我江北部队,严重威胁我军的生存和发展。党中央、毛主席及时指示江北部队:应以淮南铁路为界,在此线以西避免武装斗争,此线以东我应坚决控制,彻底肃清地方反动武装,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对桂顽主力力求缓和;对韩顽则待其向我进攻时,在有理、有利条件下,坚决消灭之。

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调集兵力五千余,向驻定远县大桥地区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四支队司令部发起进攻。在刘少奇及张云逸、赖传珠、罗炳辉、徐海东、戴季英等率领下,调集四、五支队主力于路西对桂顽军作战。

就在我路东主力西援作战、后方兵力的时候,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集主力117师349旅之697团、698团约3000人,于3月18日开进到半塔集团东北40华里的张公铺一带待命;独立6旅之13团、16团约2000人,驻半塔东南方向约40余华里的汊涧到东王庙、马集一线;18团约1400人,驻汊涧及其附近;江苏省常备第10旅之19团、20团约2000人进至岗村;盱眙县县长兼常备旅旅长秦庆霖部约2000人,驻盱眙县城河稍桥、柘桑、马坝一带;嘉山县周少藩一个中队随秦部行动。六合县常备队约600余人,驻黄泥坝;仪征、天长等县常备队,各有200――500人。以上共约兵力万余人,向我五支队后方机关所在地――半塔集及附近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围攻。我路东军民无不义愤填膺,奋起反击,开展了以保卫半塔集为中心的反磨擦战斗,这就是著名的半塔保卫战。

半塔集地处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处,是一个山区小集镇,四周有一条无水的浅沟和一道年久失修、残缺不全的矮墙。我驻守半塔的教导大队,就在这条浅沟和残墙的基础上构筑工事,镇四角还有炮楼四座。半塔西南10华里的苏郢、冯郢是五支队司令部和政治部驻地,西北1华里的头道光山是个制高点,背后二道光山,左侧贾大山,南面地势较低,自西向东有一条小河,东和东北是一片乱坟岗和小树林。

在半塔地区的我军部有:半塔集驻五支队教导大队6个队(内3个军事队、2个学生队、1个女生、少年队)约500人;白沙王、仇集、涧溪一带,驻10团团部及两个营约1200人;竹镇、雷官集一带,驻15团的两个连约160人和一个刚改编的游击队约200余人;四十里桥、西高庙一带,驻特务营1、4连和机枪连一部;高山集驻特务营3连(游击队刚改编的);特务营2连和机枪连一部驻苏郢,为机动部队,政治部执法队30余人驻冯郢。以上总兵力约3000人,新战士较多,武器装备较差。

3月21日凌晨5时许,顽军697团为第一梯队,698团为第二梯队,从半塔集的东南、东北、西北三面突然发起进攻。驻守半塔集的五支队教导大队,在黄一平大队长、唐克教导员的指挥下,立即投入战斗。从东北方向进攻的顽军697团第2营,在炮火掩护下,向半塔集逼近。8时30分,顽军抵达圩外100公尺左右,顽军一部占领半塔集东南约2华里的大高郢。两路顽军同时发起冲锋,我军沉着应战,在阵地前100公尺以内,以密集火力杀伤大量敌人,顽军受到重创,退了下去。军事队和学生队都投入战斗,女生、少年队和×参加抢修工事,街上居民也组织起来,投入战地服务。中午时分,顽军697团一营的两个连抢占半塔西北制高点头道光山,完成对半塔的四面包围,并以重机枪封锁了半塔与支队司令部驻地苏郢间的道路。在苏郢指挥所五支队副司令员周骏鸣见此情况,当机立断,抓住敌人立足未稳的战机,率特务营2连,由半塔西北山后,隐蔽接近顽军,教导大队从下面发起攻击。二连从山后突然发起冲锋,顽军受到两面夹击,四处逃窜,我军夺回山头阵地。驻守半塔的教导大队,一天之内打退顽军三次进攻,并控制半塔集西北的制高点,打通了与苏郢的通路。

同时,顽军16、13团各一部和六合县常备队约2000人,由16团团长石佐民率领,向我驻竹镇的15团的两个连发起攻击,我15团参谋长胡定千率部与顽军激战6小时,后退至石涧子设防,又遭顽军重兵攻击,终因众寡悬殊,我军伤亡重大,9连失去联络,游击队被打散。

在半塔西北方向的四十里桥,我特务营两个连遭遇秦庆霖部袭击,我军弃守退至西高庙。黄昏时顽军以独6旅两个营、秦庆霖部两个营,向西高庙猛扑,我军坚决抵抗,配合半塔战斗。

同时,顽军一部向王集发起进攻,双方激战终日,我军打退顽军多次冲锋。

在半塔保卫战中,胡服(刘少奇)、张云逸、邓子恢多次电报中央。3月21日,中央书记处至胡服等电报中指出;“你们巩固皖东根据地的决心及布置均是正确的,望发动新四军全部官兵的积极性,发动皖东、定远、凤阳、合肥、无为、含山、全椒、和县、滁县、嘉山、来安、盱眙、天长、江都、六合、江浦等15县数百万民众的积极性,肃清反共势力,建立民主政权,争取中间势力,争取一切进步的及中间的国民党……在民族敌人深入国土的时期,反共派的进攻,是没有人民援助的。你们的自卫战争是能够胜利的。”

同日,中央军委在给胡(服)、项(英)等电报中指出:“李品仙奉某方令,实行全部反动政策,坚决进攻皖东、淮北新四军,欲将我张云逸、彭雪枫等全部消灭,切断新四军、八路军联系,并使我江南新四军处于无路境地。在此种情况下,我八路军应坚决迅速援助新四军,打破李品仙的反动进攻,创立皖东、淮北、苏北的抗日根据地,巩固新四军与八路军联系这一紧急任务。……彻底战胜进攻部队,巩固这一极端重大的抗战战略地区。”

在战斗打响的当天,留守半塔的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和五支队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员周骏鸣、参谋长赵启民、政治部主任张劲夫及路东省委书记方毅等,认真研究了形势,并将韩德勤进攻各地的情况电报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22日,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回电指示:“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坚守半塔,待路西主力挥戈东援,歼灭韩顽。”根据这一指示精神,留守半塔的首长认为,我军只有固守七天以上,才能赢得必需的时间。因此,决定重新调整部署:1、半塔集守备部队固守阵地,组织有效火力,杀伤进攻之敌;2、组织特等射手,包括地方的猎手,以冷枪击毙敌军指挥官,发挥仅有的一挺轻机枪的作用,流动发射火力,大量杀伤正面攻击之敌,以迷惑敌人;3、调整半塔外围部队的部署,分出一部兵力拖住敌人,以分散敌人兵力,其余向半塔集靠拢。为此,命令10团两个营赶至西高庙,接替特务营,再由涧溪、仇集白沙王向半塔靠拢,配合古城游击队,击退进攻古城的敌人。尔后,特务营担任机动任务。10团一部进到半塔东北约8华里的大田郢,阻击西高庙增援半塔的顽军,威胁顽军侧背,并与半塔南我15团的两个连和游击队相呼应,形成南北钳击的形势。

围攻半塔集的顽军,22日从东、北两面向我攻击数次,均被击退。顽独6旅的18团向我高山集的特务营3连发起猛攻,3连伤亡较大,高山集阵地失守。

当天中午,我10团两个营由涧溪、白沙王赶到古城,配合王麟章同志率领的游击队,击退嘉山周少藩的常备大队和秦庆霖常备旅一部,俘敌一个排。

同日晚,我五支队参谋长赵启民进入半塔集,向教导大队传达了中原局、江北指挥部的指示和支队的决定,并研究制定了具体措施:1、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2、动员组织自卫队(×)参战,解决兵力不足问题;3、节省子弹,严禁随意打枪;4、配齐大刀、长矛、手榴弹,准备近战,白刃歼敌;5、派出若干战斗小组,夜间袭扰、消耗和疲劳敌人;6、开展政治攻势,在战斗间隙,向顽军喊话:“我们是抗日的新四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是中国人,为什么打我们!”“弟兄们,调转枪口,留着子弹去打日本鬼子吧”!

占我竹镇的独立6旅18团增援半塔,路经桥王,遭我游击队的顽强阻击。这支40余人的小游击队,在民运组长兼游击队队长、指导员刘洁(女)的带领下,凭借坚固的工事,与顽军激战一天一夜,牵制顽军一个团的兵力。24日上午10左右,该部顽军被迫绕道增援半塔。

2 3日凌晨,秦庆霖之主力洪(端)营趁我10团离开白沙王、仇集驰援半塔之机,包围白米岗的10团卫生队。卫生队长赵瑞生(赵锋)带领不足50人的医务人员、伤病员,用两支步枪、一支短枪、一门土炮(装碎石子)和木棍等,机智、勇敢地与顽军奋战三天三夜。军需处长张铁生同志带一名通讯员冲出包围圈,向团部报告情况,团部急派9连连长周传学率部配合汪道涵率领的游击队,解救了白米岗之围。

23日,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叶飞,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电令,率挺进纵队1、2团各两个营和特务营,从苏中吴桥出发,西渡运河,穿越天扬公路,昼夜兼程,驰援半塔。

24日晚,顽固派从运河东增调常备10旅19、20团前来增援,配合阵地之敌,共约二千余人,于次日再次发起总攻,企图一举攻占半塔。可是,顽军连日进攻失利,进攻势头大为减弱。加上我军的政治攻势,顽军士气低落,本来他们就不明白为什么不打日军,而来进攻新四军,官兵均不愿意再打,屡次叫部队冲锋,均无人来冲,在受到我坚强抵抗后,愈攻愈使他们丧失战斗意志。顽军698团1营1连在大田郢遭到沉重打击,伤亡惨重,我军占领大田郢及后山制高点。在贾大山、童子山、新庄等地顽军都遇到顽强抵抗,激战终日。

23日,叶飞部过天扬公路时,与一小队日军和几十名伪军相遇,将其大部消灭,活捉日军士兵两名。24日,发现前方约30华里的村庄,驻有忠义救国军行动总队千余人。25日,我军主动出击,歼其大部。26日,在马集附近与前来阻击的独立6旅13、16团激战3个多小时,歼其一个营,我军也伤亡80余人。叶飞部四日之内,连打三个胜仗,占领马集一线,并继续向半塔挺进,对顽军震动很大。

这时,我军路西的反顽战斗已经取得胜利,在刘少奇、张云逸、罗炳辉等率领下,星夜兼程,挥师路东。我苏皖支队1营撤出大马厂,经黄泥岗赶到古城、王店集增援半塔。

26日凌晨,顽军前线指挥官独6旅旅长翁达手谕进攻半塔的顽军云:“查匪伪大部盘踞半塔西南一带山地,我军宜以智取,不应力攻。”并命令697团将防备交698团,黄昏后,退至张公铺、泥沛湾、大钟营、权墩子一带。事后该团不得不承认“半塔集为匪伪政治与军事根据地,以致附近之贫苦农民受染较深。本团攻击数日,屡次冲入街口,都遭该匪顽强抵抗。”

27日,我路西东援的先头部队到达张山集,东面叶飞部在马集、竹镇一线布防,遂成全线反击态势。于是,进攻半塔的顽军全线动摇,仓惶后撤,前来增援的常备10旅两个团,也在三河北岸停滞不前。

28日,我军在半塔周围地区集结。

29日,毛(泽东)、王(稼祥)在给胡(服)、项(英)等电报中指出:“华中武装磨擦中,我应经淮河、淮南铁路为界,在此线以西应避免武装斗争,在此线以东地区,则应坚决控制在我手中,先肃清地方顽固派,对韩德勤部在有利、有理条件下,即当其进到我军驻地时坚决消灭之。”遵照这一指示,在刘少奇、张云逸的指挥下,我军分三路向顽军发起全线反击。我军中路,由五支队司令罗炳辉率新、老8团及特务营与陶勇、芦胜、梅嘉生率领的苏皖支队配合,从古城直插半塔集东北的王店集。兵分两路,一路由莲塘、一路由张公铺向马坝汇合,再向观音寺追击从半塔溃逃的顽军。

我军西北路,由10团两个营会同原驻防部队,向白米岗、涧溪、河稍桥追击秦庆霖部,直副盱眙县城。

我军东南路,由四支队 7团在马集、竹镇与叶飞部会合,向汊涧、铜城、黎城追击独6旅;15团两个连会同1、3营,向釜山攻击前进。

此时,顽军独6旅13团1营集结张公铺,其余驻汊涧,16、18团集结竹镇,东旺庙、马集一带;349旅698团在龙口涧、大钟郢一带;补充旅一部附嘉山国×团在王店集附近,一部在涧溪,一部守盱眙城;常备10旅向张公铺、汊涧驰援中;盱眙、六合、天长、仪征等地方部队随其主力行动;水警总团除一部位于高良涧、黄家集外,其余分驻观音寺、金沟、黎城及老子山担任警戒;第三游击分区直属第1支队魏志新部位于顺河集一带。

31日夜,我军中路部队一举攻克王店集,顽军被迫退至泥沛湾。次日中午,我军攻占旧铺后,一部进至莲塘,另一部向南进至张洪郢,截断汊涧以南的顽军退路。傍晚,罗炳辉司令在旧铺指挥我军在新铺以西地区与常备10旅19团展开激战。

4月1日,我军东南路攻克兴隆集、竹镇集,一部向西釜山、高山集、萧大郢的顽军697团攻击;另一部在汊涧西南的、曹旗郢与独6旅16团激战。我军西北路在官庄、涧溪与顽军激战。

3日,顽军两个团兵力向旧匍我军中路侧北反击,我军一部进攻莲塘,顽军不战而逃,我遂占莲塘。黄昏时,顽军一个营又一个连向我进行反扑,激战至次日中午,顽军伤亡过百,逃向盱眙城。21时许,顽军13、16、18、698团集结葛家巷附近,准备与我决战,我军西北路,在冈村以西与10常备旅展开激战。我军东南路,攻占东旺庙、西釜山、直逼汊涧。

4日,我军西北路攻占穆家店后,在西高庙、河稍桥一线与顽军激战。我军中路继续挺进。此时,顽军士气大降,“连日士兵疲惫万状,寝食俱废,弹药缺乏,军食无从购置。”

5日,顽军各路再次进行反扑,均被我军击退。

6日,顽军韩德勤见大势已去,急令各部撤至三河沿岸。

8日拂晓,顽军全部后撤到三河以北,封锁河面,阻我北渡。

9日,我军推进至三河南岸。至此,半塔保卫战胜利结束。

我军经过20天的艰苦奋战,终于打退韩德勤万余兵力的进攻,取得了华中反磨擦的首战胜利。

半塔保卫战的胜利,是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个起点。此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建立了来安、嘉山、盱眙、天长、六合、高邮、高宝等8县抗日民主政权,进而开辟了淮宝地区,为实现从华北到江南打成一片的方针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半塔保卫战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叶飞同志说过:在后来的郭村战斗中,就运用了半塔保卫战的经验。陈毅同志曾高度评价半塔保卫战的胜利说: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