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溯源—湖南戊戌维新:全国最富朝气的地区(二)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在湖南维新运动期间,谭嗣同、熊希龄、江标、唐才常等人还建立了许多维新社团。全省15个学会,有7个在长沙,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是1898年春在陈宝箴的支持下,由熊希龄、谭嗣同等建立的南学会。南学会是一个救亡御侮的政治组织,是湖南维新的总团体,是全省各州县南学分会和其他维新团体的指导中心,其成员遍布各行各业。南学会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讲演,然后根据听讲者提出的疑问进行定期解答。讲演的内容始终紧靠维新变法这个中心,涉及政治、学术、舆地、外交、工商等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湖南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是全国各省推行变法法令最力的一省,长沙在这方面的“标新立异”更是功不可没,突出表现为课吏馆、保卫局等新政机构的设立,新式军事戮聚颠呼代军工够的建立等。

课吏馆成立于1898年2月,是根据梁启选购超除立的整顿吏治的机构。目的是使“候补各员讲求居官事理,研习吏治刑名诸书”,以“造就人才、整顿法术”。功课分为学校、农工、工程、刑名、缉捕、交涉6类,都与当时的新政密切相关。这种以整顿吏治为目的的课吏馆的设置,对于提高当政者的素质显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为时短暂,加之官场腐败,积重难返,收效不大。

在设立课吏馆的同时,还设立了保卫局与迁善所。保卫局是湖南开明官绅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警察制度而设立的,旨在“去民害、卫民生、检非为、索罪犯”,以保护“官绅士商种种利益”。保卫局在长沙府城中央设总局,又于城东、西、南、北设分局4所,城外设分局2所;每个分局又设小分局6所,总计6分局30小分局;每个小分局设巡查若干名,负责处理辖区范围内的事务。保卫局还在长沙戮子桥附设迁善所,主要收留那些年轻失教、懒惰成性的无业人员及判决的犯人。保护局仿效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警察制度,目的是保证维新变法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尽管含有防卫和镇压民众的意义,但对保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起了积极作用。

在军事上,湖南维新志士还在长沙建立了新式的军事教育机构和近代军工企业。1898年3月,长沙求贤书院改为武备学堂,仿照天津、湖北的有关规则,培养新式军官。同年7月,陈宝箴又奏请设立制造机弹两厂,购置机器、制造机弹,以备改造军队装备之用。

在长沙蓬勃开展曲维新运动,遭到了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攻击、阻挠和破坏。对此,湖南维新派并没有进行坚决的、持之以恒的斗争,往往动摇和屈服,对帝国主义也心存幻想;再加上湖南当时并不具备维新变法的广阔的社会基础,以及本地士绅的排外心理强烈,最终导致维新派在长沙的各项新政事业或停滞不全,或于无形中趋于解体。至慈穆太后9月21日发动政变,湖南巡抚陈宝箴革职,新政不得不匆匆降下它痛苦的帐幕。

引人注目的湖南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开放了湖南的风气,使湖南人受到第一次近代思想解放的洗礼,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新式人才,他们中的许多杰出分子成为后来湖南社会政治变革的主导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