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人文历史—湖南湘军历史探源说(一)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王 瑞 燮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题记

湘军是晚清社会重大的历史现象,对湖南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构成了湖南近代史辉煌的一面。说到湘军,人们自然会提到曾国藩,因为他对湘军的贡献最大,影响最大。但是如果因此就讲湘军的创始人是曾国藩,说湘军创建于咸丰三年,那就缩小了湘军的范畴,混淆湘军的概念。我们今天讲的湘军应该是一个集团概念,是广义上的湘军而不是狭义上的湘军,它是指清朝末年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而兴起的主要由湖南人领导和组成的农民军队,它伴随太平天国运动的出现而出现,主力又伴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而裁撤,还包括后来左宗棠率领收复×的新楚军,以及甲午战争期间刘坤一率领出关作战的湘军。因此,湘军的创始人应该是江忠源,湘军的先驱应该是楚勇(又叫楚军),湘军的发祥地应该是新宁崀山。

湘军创始人江忠源

江忠源是道光十七年的举人,于道光二十七(1847年)开始创办团练。仅仅这还不能讲他就是湘军的创始人,创办地主团练不是江忠源的首创和发明。不过他的成功之处,是把地主武装的创办宗旨由保境安民转变为保家卫国,不局限于维护一地的社会治安,而是带领团练出境作战,作为国家军队来使用,发挥了它的超常作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江忠源的地主武装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临时凑拼,而是有较严密的组织,有一套训练方法,“每到月初集训,灌输忠孝礼义,教其兵法技勇”,即为“练勇”。“练勇”之法一直影响到民国,甚至我军的×预备役制也能从这里看到一些影子。咸丰元年江忠源率楚勇开始出境独立作战,开“以勇代兵”的思想和由“练勇”组成的新的军队模式之先河,其所上言兵事一疏《清史稿》谓为大局成败所关。他的军事思想对曾国藩后来训练“湘勇”及对后来的军种配置起了一定的示范和启示作用(后来江忠源带勇出境转战于鄂、赣、皖等省,江忠源创办楚勇的助手——刘长佑就在湖南帮曾国藩训练湘勇)。

江忠源同时又是当时最早提出创办水军消灭太平天国军事思想的人,他上言奏称:要想夺取江东重镇,必先夺取长江,要想争夺长江,必先击败太平军水师,要想击败太平军水师,必先制造战船以备攻守。他在前线同太平军作战,看到太平军有水军优势在长江畅通无阻,提议建造水军对付太平天国义军,这对后来湘军打败太平天国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咸丰元年咸丰三年,江忠源从广西到湖南,保长沙;又从湖南到湖北,战武昌;再到江西,守南昌;最后出征安徽,救庐州。三年时间从知县升到巡抚,成为太平天国早期西征军的劲敌。当时在西线战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江中源,有楚勇,江忠源成了清廷初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重要工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体现者、捍卫者。

江忠源三年之内从一个知县升为巡抚,死后被追赠为总督,一等勇毅侯,抚恤极其优厚。他的发迹史给湖湘子弟(包括曾氏兄弟、胡、左等)以极大的启示和鼓舞,他们都把这看成是乱世中加官进爵、封妻荫子的途径和法宝,纷纷投笔从戎。由于有江忠源办楚勇的成功实践,更加之曾国藩的个人素质,其所领湘勇才取代了楚勇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而楚勇也因为主帅江忠源的早逝而退居湘勇之后。

先有江忠源在新宁训练楚勇,然后才有罗泽南在湘乡办湘勇。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由于江忠源率领楚勇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的突出表现,声名大噪。于是咸丰帝要求各地仿效兴办团练,全国一下子封了43位团练大臣,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咸丰三年,江中源战死于安徽巡抚任上,而此时曾国藩还在湖南衡阳练勇。在当时,他们两个的关系就好像是前方与后方的关系,很多时候曾国藩是以给前方的江中源提供兵勇的借口在练勇的。江中源战死后,曾国藩才正式率勇出境。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