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

思想言论—楚文化是中华古代文化之正统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1.现在红网论坛上刮起了一股要消灭湖湘文化的歪风。其始作俑者始谁我不知道,但现在还是有几人背着招牌到处行走,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南石先生,还有一位听说是和他私下里协商了要出《刀砍湖湘文化专集》(呵呵,是我帮他们定的名称,切莫当真)的老杨。其原因可能是源于对《湖南,你没救了》一文的简单理解。我倒是不敢冒昧批判他们,只是觉得甚是不妥。

下面我简单地说一下楚文化为什么是中华古代文化之正统。这其实是对一段文化发展史的概述或回忆。由于我的浅陋,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就只好请网友们刀劈斧凿以成正果了。

2.先从《楚辞》说起。《楚辞》史古代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它诉说了楚人是炎黄传人的历史。屈原在《离骚》中自述身份: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屈原对自己的出身很自豪。他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的高阳(颛臾)的后代,具有无可置疑的正统性。以屈原惟代表的楚人当然也就毫无疑义的是炎黄子孙了。故荆楚不是什么蛮夷之地,只不过是在中华文化版图上边缘化而为中原后人误读了。

屈原对中华文化和历史如数家珍:

“昔三后之纯粹兮”(三后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彼尧舜之耿介兮” “何桀纣之倡披兮” “原依彭咸之遗则”(彭咸,殷商贤臣,因直谏而投水自尽) “鲧悻直以亡身兮” “启九辩与九歌兮”(启,禹之子) “异淫游以畋兮”(夏时一君主,曾推翻启之子太康)

如此等等。如果没有对中华文化的熟捻,不是对先族文化的认可,屈原干吗要在此喋喋不休呢?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从文化学的角度上看,《离骚》反映的是楚人对炎黄文化的继承和认同。(与此相反,《九歌》则比较明显地反映了楚地的本土特色。虽说九歌之名来自于夏代,但到屈原时嬗变为楚人民间祀神的乐舞歌曲了。延此,沅湘巫术文化产生,沅湘巫术文化是一种楚地特色文化。)

屈原的梦想在楚过统治者的懦弱下破灭了。但楚文化的影响却仍足以让他人做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带有预言性质的结论来。果如其言,楚人项羽灭了秦国。

在秦汉时期,楚文化盛行。项羽留下来的绝命歌是屈原楚辞的变种:

离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奈若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刘邦没有项羽的豪气,但也唱得出类似的《大风歌》出来。两个粗人,竟都是楚文化的结晶。汉初明显的是楚文化在思想上起作用。汉用秦制,但只是在政治制度层面而已,至于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则是黄老哲学,也是一种楚学(老子之学,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安)。在日常生活层面,汉代继承了楚言,楚风,楚歌,楚舞,楚艺,楚俗。

在此之前,儒家文化已经诞生,而且成为显学。但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命运并不见得顺畅,在始皇时不为秦用反而遭遇“焚书坑儒”,到后来也不被汉初统治者所用。相反,楚人老子的道家思想经过改造后却成了指导思想。汉一统江山后的数十年间,简直把古楚文化发扬光大到了极致。汉武帝时的司马迁所崇拜的也是作为楚文化的黄老哲学。因此从楚文化的发展历程看,它有着一段漫长的光辉历史。

结合两方面的因素——楚人的正统身份和楚文化的辉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楚文化是中华古代文化之正统。其源头已经不甚清晰(可能可以追溯到黄帝),但它毕竟发展了两千年(直到汉武)。

3.至汉武之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治需要,楚文化于是衰落。但楚文化的精神依然流传,并未完全让位于儒家文化。后人对屈原精神的传诵和对道家思想的推崇就反映了这一点。

但毕竟楚文化衰落了,而楚文化的衰落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巨大损失。儒家的独尊是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余年的统治的一个文化原因。儒家的思想是一个人治的伦理的自足体系,它满足于人的心灵的内求,因此必然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阻碍社会本身的进一步发展。而楚文化却不是这样的思想体系(这一点我以后再写一短文进行阐述)。如果历史可以假说的话,楚文化的勃兴与继续一定早已给给中华文明带来了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契机。因此从历史的反面看,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也是无法否认的,它完全可以成为堂而皇之的中华文化的正统。

4.楚文化是南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总结楚文化是湖湘人的当代使命。至于否认楚文化是湖湘文化的历史渊源,或者认为湖湘文化十儒家文化,则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儒家文化尽管进入了湖湘地段,但其实算不得是真正的楚文化,更不能当作湖湘文化的源头来看待。

原因何在?因为湖湘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而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统。否认了湖湘文化,无疑也就把中华文化的正统抛弃了。若如此,那我们湖湘人的文化定位就成了问题,就有可能把精神置入无家可归的状态。另外这多少有点数典忘祖的气色在其中,叫人总觉得不是味道。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