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州)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要了解雷州半岛文化,一定要到雷州城。

雷州城,位于雷州半岛腹地。距市区霞山55公里,面积1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万人。雷州城自古以来是雷州半岛的政治中心。战国时"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楚豁楼,以表其界"。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屯兵为城。历来均作为郡治、州治或府治、县治,2000余年从不间断。雷州城原有一座雄伟坚固的古城池,不仅是古代的政治中心,而且是古代军事防御要塞,被称为"天南重地"。

雷州城自古就是一座有名的港城。城区处在河海交通的枢纽,南渡河支流绕城而上,干流东流泻人南海,城南有雷州港,外港叫港头,距城7里;内港在城区今关部街。西汉时曾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外贸港口。唐时为雷州东通闽浙的重要港口,"巨舶往未,可致千里",宋朝外贸相当发达,"雷州知州郑公明、赵伯柬因使铜钱博易番货而遭到放罢"。明朝指挥魏怀信在内港西侧建"偃波轩"作为督造船舰的地方。清康熙、乾隆间,在内港康皇庙侧设雷州口海关部,今关部街以此得名。城东南西三面拥有22万亩连片水田,素称"雷州粮仓"。全县的传统手工业、现代工业,三分之二集中在雷城。商业在明朝中期已相当繁荣,在5条街道上分行设市。城区规模到清朝中期己达3.2平方公里。与现在旧城区的规模相同。

雷州城自古就是一座有名的文化城。宋代有寇准、苏轼、苏辙、秦观等名臣和文化名人贬来雷州或路过滞留雷州,带来中原文化。宋代建了县学宫和府学宫,设莱泉书院。明代城区有9所社学和5所书院,至清代,雷阳书院成为广东省6大书院之一,宋至清有进士21人,举人151人。清末民初,雷州城办起雷州中学、广东省第十中学、省立雷州师范学校。现在县城有小学10所,中学7所,还有师范学校、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卫生学校,农业技术学校、中共雷州市委党校、业余体校等,雷州市文物古迹众多,仅近几年普查发现,就有古遗址50多处(其中新石器时期遗址7处),古窑址61处(唐、宋窑址),古墓葬600多处(从西汉至明清),古建筑120多处,碑刻与木匾150多块,园林2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6处,还有晋代的铜鼓,唐宋时期的陶瓷等一大批珍贵的出土文物。有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塔、雷祖祠、伏波庙、天宁寺、西湖十贤祠等30多处,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区,雷州城已公布为广东省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雷州城众多景点中,最有特色、游客最多的是西湖公园和三元塔公园,这两个公园内各具特色的文物群,每年吸引了百万以上中外游客参观游览,成为湛江市的一个旅游热点。

雷州城自古就是一座有名的佛教名城。民间信仰佛教,有大小奄寺上千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万山第一"的天宁寺。

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

1993年海康县人民政府编制了城区总体规划。1994年撤县建市后,雷州市人民政府对总体规划进行了编修,1995年又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要求把名城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除单个文物古迹的保护外,着重保护雷州古城的历史环境、古城的空间格局、古城的建筑风格,控制保护区的建筑高度,做好历史文化的继承工作。通过保护,有声有色地开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主题旅游活动。一是通过保护雷州历史遗存风貌,开展以"天南重地"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二是通过保护雷州自然与文化遗迹,开展以"西湖贤踪"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三是通过保护雷州民俗风貌,开展以"楚越遗风"为主题的旅游活动。除对文物点实施一级保护外,把雷州名城的重点保护地段划分为"四片""三线",属二级或三级保护。四片为:(1)曲街地段(包括民居保护区、三元塔公园);(2)钟楼、大新街地段;(3)西湖、雷湖地段;(4)天后宫地段。三线为:(1)曲街、南亭街、一桥街、二桥街;(2)镇中东街、镇中西街;(3)广朝北街、广朝南街。《规划》要求在保护古城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城。雷州市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是:建成以轻工、加工业为主,旅游业发达的中等城市。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