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广东历史文化名镇(里水镇)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源流篇

里水,是一块古老、传奇、而又富饶的土地。千百年来,珠江三角洲的西江支流,川流不息,滋润了里水丰收的大地,哺育了里水传奇的文明。

考究历史,里水原名郁水,其原因有二:一为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境内,北江支流横亘其中,有灌溉之利,且流入里水的河道多为弯曲,有"九曲十八弯"之说:二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杜凤书,原籍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甘蕉村。明、清年代,相继出1名进士、4名举人。兴建了3间书院--里水的同声社学、丰岗的凤歧书院、邓岗的崇正书院。文人学士,多来此讲学,因此,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便成为文化鼎盛之乡,取其郁郁葱葱之意。现存的里水八角右亭,创建近500年,为南海古亭之冠,省重点保护文物。有古庙门联为证:"郁水长流光庙宇,落霞反照耀乾坤"。

历史匆匆而过,改革创新篇章。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使里水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如日高升,旧貌换新颜。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如今"立足家乡创大业";一次次智慧型的顽强拼搏,一个个惊天动地的创业故事,一首首昂扬激越的文明乐章,里水人,正为乡梓创造了一轮又一轮的灿烂与辉煌!

概况篇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位于佛山市东北部,东与广州接壤,西距佛山仅10多公里,广佛高速公路横贯而过,镇内的西江支流与广州直接通航,水陆交通方便快捷。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全镇面积75.38平方公里,辖1个城区办事处和20个村委会,本地户籍人口70918人,外来暂住人口45000多人。1999年全镇经济总收入52亿元,财政总收入1.64亿元,城镇职工人均货币收入12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73万元,是"广东经济四小虎"一-南海市的重点镇之一。

创业不寻常,改革几番新。近年来,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以建设现代化小城镇为目标,高标准地投入搞好城乡规划。交通、能源、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满足了全镇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的三大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按照镇委、镇政府提出的继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和扶持第二产业,推动"六大产业系列发展",积极拓展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加快了三大产业的发展速度。农业上除了较好的完成了粮食、蔬菜、优质鱼的种养任务外,还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引入高值、优质品种:珍禽、观赏鱼、高值花木等,大力发展"三高"农业。

多年来,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重视民营和外资经济,引导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朝着规模化、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全镇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1000多间,这些企业行业布局合理,产品结构多元化,以袜业系列、金属制品系列、木制装饰材料系列、空调电器系列、化工医药系列、制鞋业系列为主,整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1999年,镇内超10间私营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镇内第三产业稳步推进,全面发展,形成了一个以商贸流通、饮食、金融、交通运输和邮电信息为主,行业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协调发展的第三产业群。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使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呈现一派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景象。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认真贯彻"以城镇为龙头,以村户为基础,以道路为纽带,城乡一体,共建文明,同求安定,共促繁荣"的方针,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使镇容镇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吹拂家家户户,出现了佛山市"十佳文明村"榜首--里水村等一批先进典型。1999年9月,里水村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村镇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1996年,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教育是一项先导性基础产业,全镇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1997年获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两基教育"先进镇的光荣称号。镇内的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福利等社会事业与经济大潮相伴而生,成为经济的组成部分。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95年,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被国家十一个部委定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57个,广东4个);还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1997年挂牌)。

新世纪钟声已经敲响,新发展蓝图正在展现。今日里水,迈出了可喜的成功的步伐。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人民正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让南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把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建设成为文明富庶、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现代化小城镇,塑造新世纪文明璀灿的新篇章!

三高农业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山青水秀,四季如春,是佛山市的农业大镇,是珠江三角洲的鱼米之乡。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根据南海市提出决战"九五"主战场在农村的经济发展战略,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结合自身实际,在稳步发展传统优势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科技兴农新路子,使农业朝规模化、科技化、效益化方面发展。

近年来,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过去的三年,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政府在水利、农电、农机等方面就投入资金超过1.28亿元,重建了水口大闸,实施了海南洲围除险加固工程,增建了排渍站,使全镇排渍站总数达到66个,全镇建有三面不见土排灌渠84公里;对全镇农网实行改造,新购置了各类先进的农业机械745台(套),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同时,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着力调整农业产业布局,积极扩种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并实施 "万、千、百、十"工程计划,即:一是确保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2001年全镇蔬菜实际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二是确保2000亩水稻优质示范片的种植面积和1000亩优质鱼、观赏鱼的养殖面积,被誉为"南海第一田"的里水村高产示范片连续两年获得佛山市和南海市高产示范片一等奖,优质鱼的养殖面积已发展到4000多亩;三是发展100个具一定规模的花卉种植场,目前,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的花场、绿化苗木、园艺场发展势头良好,广州芳村、佛山等地的花农纷纷×里水,他们大多以种植高档、高值园林花卉苗木为主;四是推广10个种植"一品村",逐步形成了赤山青葱、大石水瓜,草场剑花,布新槟榔芋等一村一品的格局。

同时,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还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广引进农业新科技新品种,引导广大农民从实际出发,利用基础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适度调减粮食面积,发展"三高"农业,引进并推广"新农民节瓜"等优良品种,扩大优质蔬菜种植、优质水产养殖和花卉种植业的规模,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促进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精神文明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是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多年来,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特别是近年来,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坚持"以城镇为龙头,以村户为基础,以道路为纽带,城乡一体,共建文明,共促繁荣,同求安定"的路子,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户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民文明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跨进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的行列,涌现了一批先进单位、文明集体和先进个人。见义勇为、尊老爱幼、扶贫帮困、助残扶弱、赈灾救灾等社会主义新人新事层出不穷。全镇共有34个文明村小组被市、镇政府命名为"文明村",占全镇村小组总数的35.8%。其中里水村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1999年"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并被佛山市政府列为佛山市十大文明村标兵榜首。

漫步里水,人们可以看到,村容村貌优美,治安状况良好、村风民风淳朴,社会公德蔚然成风;幼有所教,老有所敬,社会福利得到保障;在这里,争创文明村、户活动你追我赶,种类高尚文明的文体活动如火如荼,篮球赛、乒乓球赛、歌咏赛此起彼伏;影剧院节目多样,卡拉OK晚会多姿多彩,"锦龙盛会"活动万人空巷,以及图书馆、老龄人活动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及活动场所。

阳光下的里水,处处春风荡漾。里水,正以其独有的风采,在珠江三角洲,树立了文明典范,闪耀着时代光辉!

世纪蓝图

面对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使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与佛山市同步,实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项远大的目标以及新世纪的社会工程,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已找准了自己的发展定位,绘就了新世纪的蓝图,吹响了向现代化进军的冲锋号。

发展总目标:

稳住农业,调整、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和信息化产业,把握好粤港澳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城市带形成的契机,把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镇。

里水,新世纪的宏伟蓝图已绘就。展望未来,前景辉煌。驻足在这块充满诱惑及生机的土地,每个创业者都会情绪激扬,感受事业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