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画派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在中外艺术史上,一个画派的取名,大致依照两个原则:或按画家活动的地区,或按艺术表现的特点。

前者如中国古代的吴门派、娄东派、新安派、虞山派、浙派、金陵派、扬州派,近代的海派,现代的江苏派、长安派等等;外国的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巴黎画派等等。后者如中国的"没骨派"、米家山水(以"米点"得名,这是双关语);外国的印象派、点彩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派、表现派等等。除此以外,有的还以画家群体的某种特点得名,如中国的文人画派、外国的巡回展览会派等。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南派"、"北派"之分则比较特殊,它既与佛教的禅宗分派有关,亦与中国南北地质环境、气候特征的差异有关。

很明显,"岭南画派"之称,是按第一种原则--地区性命名的。这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很奇怪,这个名称却曾经很令画派的创始人感到不满。据关山月说:"当时高、陈诸先生对'岭南画派'这个称号,并不满意,因为它带有狭窄的地域性,容易使人误解为只是地区

性的画家团体。更主要的,它没能体现出吸收外来营养使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的革新国画的理想。所以剑父先生从来没使用过'岭南派'这一名称,而宁可自称是'折衷派'。在他心目中,'折衷'这个用语,也并非全为贬意的,只谓博采众长,合于一身而已。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接受'岭南派'这个名称,而且它已经造成广泛的影响,所以这个名也就被写进了现代美术史册了。"赵世光说:"当岭南三家的画风越来越受全国欢迎时,三人再次商讨,以岭南人所创的画派,简称为'岭南派',据闻最初高剑父不同意,认为此派不应局限岭南,树人则解释--'画派是从岭南创立,并无不得向外发展之意',终于定名为'岭南派'。"如果所传属实,则岭南画派的取名使有点"强加于人"的味道了--至少对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来说是如此。后来,好些"派中人"也一唯师言是依,如黎葛民等,直至六十年代还在文章中置辩,认为岭南派之名"不够恰当"。到今天,尚有人提议要"恢复'折衷派'之名"呢。

这问题到底应怎样看?

让我们先来考辨一下这个画派"派名"的沿革,才好下结论。

确实,"岭南派"的名字并不是一开始便有的。当高、陈三位自日本学成归国,以崭新的风貌而令画坛场侧目的时候,他们是自称为"折衷派"的。这名称有个来历。《史记·孔子世家·赞》云:"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折中,就是折衷,取正的意思。高、陈几位用来表示自己酌取众长而得其中正的艺术观点。如1912年出版的《真相画报》十一期里,编者高奇峰的一幅"麻雀图"便标明"折衷派"。稍后,又称为"新派"或"新国画派"。如1915年出版的二高一陈作品合集,便命名《新画选》;1929年出版的《良友画报》三十八期上,高奇峰的作品被称为"新派国画";高剑父在《我的现代绘画观》里,则自称"新国画",傅抱石《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观察》一文,对他们亦采用同样的称呼。还有称之为"革命画派"的。俞剑华在1934年撰文道:"广东二高(高剑父、高奇峰)参用日本画法以画国画,一洗国画重笔墨骨法的原理,而用泼色,光怪陆离,色彩斑斓,遂以新派自命,而又尝从事革命工作,遂有革命画派之目。"另外,尚有"新宋院派"、"新文人画派"种种名目。最笼统、最含糊的称呼莫过于把自古及今(包括二高)的广东画家一锅端,通通算作"广东画派"的了,如今人李涤尘的《鉴别画考证要览》一书便是那么做的。

至于在今天普遍通行的"岭南画派"一名,则迟至1948年才出现(用黄志坚说)。关于这一名称的由来,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约定俗成"说,一种是"自己商量"说,还有一种是"北方来源"说。

第一说云:"关于'岭南画派'这个名称。并不是哪个岭南画家自封的,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群众创造的。当年高剑父先生留学日本,受到日本画家参酌西方绘画以革新日本画的启发,同时又接受了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和辛亥革命火热斗争的洗礼,于是立志对固有的旧中国画进行革新。他和陈树人、高奇峰先生以异军突起之势,揭起新国画的旗帜,以自己的天才功力和崭新的画风,给当时画坛以耳目一新的印象,时人为表示敬仰,称他们为'岭南三杰'。后来'岭南画派'这个名称,也就约定俗成地保留下来了。""当年"'二高一陈'被时人尊为'岭南三杰',并因此引申出'岭南画派'的称号,其实也是人们沿着习惯的思路,犹如称'扬州八怪'为'扬州国派'一样。"其余两说则见于香港赵世光的《岭南画派界说及其发展导向》一文。其中"自己商量"说已见前引;"另一说则是解放后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大师到北京画展,当地报刊因其来自岭南,故一致宣传为'岭南派',并把其师称为岭南画派的始创者"。同属"北方来源"的还另有不同的一说:"'岭南派'这一带有地方色彩的称谓,是建国初期,由郑振铎依北方人的习惯,在中国近百年绘画到海外展览时,撰文介绍时冠上的,后来便加以沿用。"现在让我们来评断一下各说的是非吧。如果真是"在1948年以前,还没有'岭南派'这个称号"的话,那么,高奇峰早在1933年已去世,当时尚未有"岭南画派"之名,何来三人商量之事?可见那一说是不可信的。另外"北方来源"之说亦靠不住,因为它们的时间都在解放以后,比1948年要迟了好几年。可见,揆之以理,只有"约定俗成"一说比较可信。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