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人物春秋—“南鼓王”朱勤甫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与阿炳同代为艺、与之齐名,亦为杨荫浏所推崇的另一位无锡民间艺人,是在音乐界有“南鼓王”之称的著名苏南吹打民间音乐家朱勤甫先生。

朱勤甫,名翼丰,字顺荣,1902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初一)出生于无锡胶山北麓、包盐河畔的一个道教音乐世家。他8岁时就跟随堂叔外出打钹敲锣,11岁拜堂叔为师,12岁开始学习敲鼓。到16岁满师时,他能熟练地演奏笛、笙、唢呐、三弦、梆胡和大部分打击乐器,17岁已成为有名的鼓手,经常去苏州、常熟等地打醮做斋。他以音乐道士为职业,长期活动在无锡、苏州、常州一带。

1947年10月,应上海“阳春社”的邀请,朱勤甫组织的道教音乐班社与无锡“天韵社”合作,赴沪参加联合演出。会演那天,上海各界人士云集,盛况空前,京剧、昆曲演员各显神通,京昆剧著名艺术大师梅兰芳、杨宝森、俞振飞等光临听赏。当时的电台播放演出实况10天,唱片厂灌制了6张唱片。此次演出,朱勤甫被梅兰芳先生等称为“南鼓王”,获奖绫裱轴子一副,上书“金声玉振”,楹联为“请坐使人无俗气,虚堂尽食转温风”。

朱勤甫在长期演奏中,创作了苏南吹打鼓曲。他把每一鼓段,根据音量、音色等定名,如节奏明快的为“鲤鱼扑水”,音量轻微的称“水底鱼”,鼓边和鼓中来回滚击的称“鹤吃食”,突然重击滚敲的称“垒宝塔”等等,把毫无生气的鼓乐,演奏得极富诗情。

中国音乐研究所先后两次派人赴锡录音朱勤甫等演奏的14套苏南吹打锣鼓曲,这些已成为现存苏南吹打音乐的珍贵音响资料。上海音乐学院于1979年11月赴锡拍摄了《苏南吹打和朱勤甫的击鼓艺术》的电视片。 1952年,在杨荫浏的推荐下,朱勤甫被中央戏剧学院招收去北京国乐队工作,先后在中央、中国、天津、上海音乐学院任教。

今年是朱勤甫先生诞生100周年,我们在纪念他的时候,愿他创作的苏南吹打鼓曲及其高超鼓艺,永远流传于人间。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