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吴地风物—瓮头诱鱼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流如网的江南农村,三四十年前的河浜,水清见底,鱼虾可数。当时农村的生活是“三月不知肉味”,但多数农家的饭桌上会有鱼虾。这得益于世代相传下来许多捕鱼妙法:临池垂钓、筑坝捕鱼、大网扳鱼、鸬鹚叼鱼……更为有趣的,似“守株待兔”式的用土陶瓮头诱鱼,说出来现在年轻人也许有人不相信。清晨,太阳刚露面,树枝上的鸟儿在欢唱,草叶上的露珠在闪烁。村童们抬着事先准备好的、高约六七十厘米、大口凸肚瓮头,放进齐腰水深的芦苇丛生的河浜或满池荷叶的池塘中,在瓮底放上一支密封好的手电筒,撒上拌有麻油的麦麸,最后在瓮头口套好鱼儿易滑进难游出竹篾编的“竹笼头”,然后上岸静等鱼儿入瓮。

鱼虾见到瓮头中的亮光,又闻到香气四溢的美食,纷纷钻入瓮头之中。约一个小时,村童们又涉入到瓮边,揭开“笼头”一看,至少有10来条鱼,还有青虾嫩蟹等。把瓮头抬到岸上,倒去大半河水,活蹦乱跳的鱼虾到手了。然后再移一河段,照此办理,又有新的丰收。若在暮色时分把瓮头放入河中,明晨会获得更多的水产品。有一天早上,收瓮头时发现有一条大河鳗和两只甲鱼,大家开心极了。

“河翻”也是捉鱼的良机。盛夏,树梢不动,空气似烤,知了叫得嘶哑,黄狗黑犬伸长了舌头……。气候要变了,立时三刻,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闪鸣,大雨倾盆。雨过天晴过后,人们感觉爽了,但河里缺氧了,鱼虾憋不住,浮到水面透气。村童又奔走相告,河翻了,河翻了。

枕河而居的村民,不约而同手会拿着旧钢丝磨尖扎成的鱼叉、尼龙丝编的网兜,来到河边。顽童们则坐在一只又一只洗澡用的木质大脚盆,不停地在河面游巡捞鱼,俨然像古代站在船头,乘风破浪的水上勇士。此时,最容易捕到的是三、四两重的鲫鱼,它们三三两两在水面拼命“吧哒、吧哒”吸水,把网兜伸过去,轻而易举就能捞到。有次,一条长约一米多的大草鱼,在河中忽现忽沉,被我堂叔发现,猛一叉刺去。草鱼受了伤,带着露出水面的叉杆拼命潜逃,大人小孩见状“扑通扑通”跳入水中,和草鱼搏斗了好一会,终于拖上岸,一称16公斤,全村人都来围观。

夏秋季节用奇特捕鱼法获得丰收,一时舍不得吃,就晒面鱼干。冬春时,用新腌的“雪里蕻”为辅料熬干的鲫鱼汤,碧绿乳白的汤汁,鲜美无比,营养丰富。正是这些水产品,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如今,老家的好几个大村庄拆迁了,变成鳞次栉比的花园式的现代化工厂。村民们都住进了豪华气派的居民小区,市场上的主副食品应有尽有。童年时的伙伴都已白发满头,散步时相遇,谈起瓮头诱鱼和河翻捞鱼,津津乐道,好似又回到了孩提时代。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