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古迹寻踪—悠然师俭堂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在有“吴头越尾”之称的江南千年古镇震泽,有一座鲜为人知、可与东山雕花大楼比肩的古建筑,名叫师俭堂。这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佳丽,经过修复,又将重新吸引人们惊奇的目光。

师俭堂位于古镇东面,占地二千多亩,共有大小房屋一百四十七间,完全按照传统中式古建筑的营造法式,地势则第一进至第六进缓缓抬升,以应“步步高升”之谚,木构件多用桐油油漆,木制纹理清晰,给人古朴凝重之感。师俭堂建成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偃王之后明代徐旷的十四世孙徐汝福所创建,徐家是震泽的望族,徐汝福官至礼部郎中,长子徐泽之中举人,选内阁中书,徐家亦官亦商,还经营丝绸,米粮。关于师俭堂的堂名,或说是仰慕东汉清流领袖张俭高风亮节而取名,或说是崇尚节俭而取此名。

师俭堂的第一进和第二进临河而筑,是徐家经营大米生意的场所,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隔着一条街道叫宝塔街,街从堂中过,前门上轿,后门下船,十分方便。临街建有门楼,月梁上雕刻有古代历史传说故事,如“琵琶记”、“三国演义”。刻画细腻传神,虽经百年风雨而仍然精美毕现。穿过一座精美砖雕门楼,便进入了第四进的天井,高大的敞厅便呈现在面前,雕梁画栋,柱石粗壮,是徐家祭祀以及从事丝绸交易的场所。将正厅设成敞开式,不设门墙,在江南古建筑中也十分罕见,梁柱间满是雕镂,饰有六对枫拱,俗称“纱帽翅”。上面刻着卷叶纹,十分精巧,刻线秀丽圆润,观后令人赞叹不己。第五进,第六进是二层楼房,有江南古宅常见的走马楼环通,是徐氏的内宅之地,令人惊叹的是侧厢建有石库门,门厚闩粗,可见主人建楼时思虑缜密,防盗防火,一举两得。这和江南古建筑常有石库门做大门相比,在楼上建石库门真的还是第一次在师俭堂看见,这也是师俭堂最有特色的建筑艺术之一。这两进楼上陈列江南人家生活场景,设有主人房、闺房、绣房、洞房、书房、汲古阁等,复原展示晚清至民国亦官亦商的徐家日常生活风貌,使人如临其境,恍若隔世。

师俭堂还有一大建筑特色即它的雕刻艺术,包括砖雕、木雕、石雕,尤以砖、木雕最为精良,整个师俭堂有三座砖雕门楼,敞厅朝南是“世德作求”门楼,上坊雕“鱼樵耕读”下坊则是“竹林七贤”,兜肚分别刻“文王访贤”和“尧帝访舜”。第五进是一座“慎修思永”门楼,砖雕有五个层面,人物花鸟、神兽、吉祥图案,造型非常精美。第六进是刻有“恭俭维德”家训的门楼,雕饰花卉“盘长”等吉祥图案,雕刻线条光滑流畅,是精品中的精品。站在天井中,环顾四周,除砖雕外,最多的就是构图丰富多样的木雕,譬如第五进厢房底层与二楼交接处,八只雕刻精美的木斜撑,全立体雕刻造型各异的八仙图像,神情逼真,裙带飘然。迎面六扇落地长窗浮雕“水浒”故事,像一幅幅展开的连环画,人物造型生动,花树山石,细致玲珑。楼中两侧八扇雕花屏门上满刻梅、竹、兰、菊,象征主人公高洁致远之性情,仿佛置身其中嗅到淡淡的花香。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