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文化行旅—文化滨湖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行走在无锡滨湖区,随时随地都可以闻到空气中飘散的历史和人文气息。

滨湖区惠山是无锡市的西部屏障,其东即是无锡的主山锡山。“无锡锡山山无锡”是一句流传悠久的谚语,而且早在4000年前,锡山南麓已有大型的先民聚居村落。到了1500多年前的南朝,著名文人江淹(444-505)写了首古风《无锡县历山集》(“历山”是惠山在南朝时的别称,“集”指集市、集镇)。虽然江淹当了大官后,“江郎才尽”,但他的这首惠山诗却意蕴深沉,韵味隽永,在数以千计的惠山古诗中,是写得既早又好的一首诗,诗云:“秋生白露日,思起秋风年。窃悲杜蘅暮,揽涕吊空山。落叶下楚水,别鹤噪吴田。岚气阴不及,日色亏半天。酒至情萧瑟,凭樽还复然。一闻清琴奏,歌泣方流连。况乃客子念,直置丝竹间。”

古代的文人雅士为什么对惠山情有独钟呢?除了名山、胜泉、古镇外,又因为“自古名山僧占多”,即惠山有着“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无锡首刹惠山寺。而惠山寺以泉石幽林写入园景的寺庙园林,又对江南园林的重要流派“无锡园林”产生了长达千年的深远影响。

在古代,惠山寺的香火是很旺盛的。当时的朝山进香者,水路从京杭大运河的分水口处——黄埠墩(又名小金山)拐弯入惠山浜(又称寺塘泾、烧香浜),达惠山。陆路主要从无锡老城厢的西门(古称梁溪门、试泉门)经五里街去惠山。清著名方志学家,官至兵部右侍郎的秦瀛(1743-1821年)有诗云:“三月花开五里街,女郎踏花红绣鞋。鞋边双双飞蛱蝶,扑去又来头上钗。”诗后附注:“惠山绮塍街,元明间最繁盛,谣云: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因此,五里街又称“五里香塍”。 此外,惠山一带还以庙宇多、祠堂多、茶馆多,引来了摩肩接踵的香客和游人。在茶馆里,茶客们在优闲地啜着用二泉水冲泡香茗的同时,还可听“说书”,品尝惠山的土特产——金刚肚脐腊烧片和惠山桂花大栗、四角菱等。清中期诗人杨莲趺(1742-1806年)《芙蓉湖棹歌一百首》有诗云:“是菱是芰有谁论,翠婉红娇水上痕。最喜茶前和酒后,堆盘新煮小馄饨。”诗后附注:“两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吾乡菱芰,馄饨菱更佳。”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