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以“狂夫”自喻的数学家李子金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数学一直是几千年间我国领先于世界的学科。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西方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并带来了《几何原本》,对传统的中国数学产生了较大影响。清初,很有作为的康熙大帝不仅喜欢天文地理和自然科学,也喜欢研读数学,给致力于数学研究的大家们提供了宽阔的空间,一大批数学家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柘城县就出了一位影响全国的数学家李子金。

李子金是他的字,他的名字是李之弦,因他成名以后多用子金之名,所以人们习惯将他的字叫成他的名了。他的号隐山,柘城县人,出生在明朝末年的战乱之世、普通的农民之家。儿童时期,他就聪明过人,才思敏捷,被称为“清才隽思,童年即驾其曹”。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李子金21岁,因李自成起义军攻占黄河以南郡县,这一年的乡试,参加应试者达千人,考场设在辉县西北部的苏门山上,督学对前来参加应试的考生说:“胸有大志、才能出众、文笔流畅英敏的到苏门山去。”大部分学生都自暴自弃,不敢前往,惟李子金却胸有成竹地沿着石阶上到了山上,大家都以惊叹的目光看着他。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拔置柘城诸生籍中。以后,李子金虽在家苦读,不知疲倦,但最终连个举人也未考上,踏上仕途的路就这样给堵死了。于是他便在家(除耕作外)博览群书。开始时,他钻研了一段时间的经史道学,偶而也作些诗词,后来就逐步喜欢上了天文和数学,尤其对应用数学的勾股嘉量特别精通。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在一家饭店饮酒,酒正酣时,一位朋友问他:“不用绳量你能算出此楼的高度吗?”李子金说:“可以。”随即他就用一小尺在地上纵横丈量,又卧地用眼斜视楼顶,在心中一算就说出了高度尺寸。朋友们不信,就用井绳实际测量一下,果然不差分厘,周围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还有一次,李子金渡河,尚未入水就能说山河流的宽度和水深,说明他使用的可能是相似三角形的原理,由此此可见他对数学的运用自如。

为了能在数学理论上有较大提高,他用很长的时间到京城拜访名家,接触西洋历法知识,这更激发了他要写数学理论方面书的念头。1676年他在柘城县村居中写成了《算法通义》一书,1679年写成《几何易简集》,1683年完成《元弧象限表》,1688年完成《历范》,1690年完成《狂夫之言》,平均每三年完成一部书。而这时他已是从54岁到68岁的高龄。他一生著作12种,30余万言,总名为《隐山鄙事》和《几何易简集》。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数学家,能获得数学领域的如此成就,可见他对当时全国的影响。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所加的按语中说:“子金,柘城人……与梅文鼎、游芝、揭喧、璌旭辈互以算术相高。”

他对自己的学术著作之所以起名为《狂夫之言》,是这样解释的:所言就要说人之所不敢说的话,肆口横谈,不顾世俗的惊疑,既然说出了就顾不了结果,要结果就不能顾及自己的话,这难道不是天地之间的—个狂夫吗?因此,就给自己的书取名“狂夫之言”。而《算法通义》是以《九章算术》的体例敷演为图,或推广其说、明其理,“虽有万变皆可即此以通之矣”。  他的《几何简易集》四卷本也是《几何要法》的册注本,“无非使诸要法者知几何之有原本,而不至有学而不思之弊则已矣”。

李子金的性格开朗,平易近人,不拘小节,但他对人诚恳,能言善辩,而且经常引经据典,这说明他学问渊博。他的墓志铭是这样记载的:“子金乐易人,平居油油,不见喜愠之色,与人处略无崖岸,虽屠沽佣保,咸知敬而慕之。然而,持身甚严,不可以非礼动,可谓介然有守者。”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