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学鉴赏>> 散文名篇>> 明清朝代

明清朝代

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

以稿换稿】  作者: (明)王慎中   发布: 2014年06月20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收藏

嘉靖二十三年[1],制当黜陟天下[2]。百司庶职报罢者凡若干人。而君泉州儒学教授程君龙峰[3],名在有疾之籍[4],当致其事以去。

程君在学,方修废起坠,搜遗网失,以兴学成材为任。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非独其精爽有余,意气未衰,至于耳目之所营注[5],手中之所蹈持[6],该涉器数[7],而周旋仪等[8],纤烦劳惫[9],莫不究殚胜举[10]。不知司枋者奚所考而名其为疾也[11]。

黜步之典,固将论贤不肖,经驭废置。人之有疾与否,则有名焉[12]。贤不肖之论,非可倚此为断也,况于名其为疾者,乃非疾乎!人之贤不肖,藏于心术,效于治行,其隐微难见,而形似易惑,故其论常至于失实。非若有疾与否,可以形决而体定也。今所谓疾者,其失若此;则于贤不肖之论,又可知矣!此余所以深有感也。

又有异焉。古者宪老而不乞言[13]。师也者,所事也,非事人也。所谓以道得民者是也。责其筋力之强束[14],课其骸骨之武健[15],是所以待猥局冗司之末也[16]。古之事师者,其饮食,于饭患其噎,于胾患其哽[17],而祝之也;其居处,于坐则有几,于行则有杖,皆所以事师,而修其辅羸摄疴之具[18],未闻以疾而罢之也。古之道,其不可行于今乎?

程君之僚,与其所教诸生,皆恨程君之去,谓其非疾也。余故论今之失,而及古之谊,使知程君虽诚有疾,亦不可使去也。

君去矣,敛其所学[19],以教乡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20],矍铄自喜[21]。客倘有讶而问者:“君胡无疾也?”聊应之曰:“昔者疾,而今愈矣。”不亦可乎?


注释:

[1]嘉靖二十三年:相当于公元1544年。嘉靖为明世宗年号。[2]制:指皇帝的命令。黜陟:指官吏的升降。[3]泉州:府名。治所在今福建省泉州市。作者为泉州府晋江人,故曰“吾泉州”。儒学教授:明代于府设教授一员,为儒学教官中最高一级。掌教诲所属生员。[4]籍:簿册,名册。[5]营注:谋划专注。[6]蹈持:投入,实践。[7]该涉器数:全面地考察各式礼器。[8]仪等:礼仪的等级。[9]纤烦:细小烦杂。[10]殚:尽。[11]司枋(bìng)者:掌握权柄的人。枋,通“柄”,权柄。[12]名:名称。[13]宪老:师法老人。乞言:求说好话。[14]强束:健壮结实。[15]课:考核。[16]猥局冗司:杂滥多余的司局。末:指地位低微者。[17]胾(zì):大块的肉。[18]辅羸:辅助羸弱。摄疴(ē):辅佐病体。[19]敛:集。[20]放饭决肉:放开饭量果断吃肉。[21]矍铄(jué shuò):年老而精神壮健的样子。

本文选自《遵岩集》卷十。泉州儒学教授(即郡博,博是国子监博士的简称)程龙峰被上司借口他有病,让他“致仕”了,作者就写了这篇别开生面的赠序来送别。在文中,作者深为程龙峰的被强迫仕鸣不平,因为程耳聪目明,意气未衰,整天忙于工作,不是一个病人。作者进一步指出,黜陟之典的标准应是贤或不肖,主要不是身体状况,更何况把一个身体健康而又忠于职守的人当作病人来黜退,其间包含着什么意思呢?文中对封建社会的这种黜陟弊端作了尖锐的指摘。文章以事实为依据,说理透彻。并用流畅的文笔,杂以诙谐的笔调,使文字更为生动。

【来源:作者原创】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