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序选脩>> 励志创业>> 精英思维

精英思维

试论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精华 ——兼论卓越领导的特质与领导艺术

以稿换稿】  作者:刘峰   发布:2013年02月26日   阅读:


  从孔夫子到毛泽东,伟人的思想和行为既有它的时代特点,又肯定具有“普适价值”。所以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必要有可能从毛泽东那里吸取政治智慧,汲取经验教训,学习领导思想,感悟领导艺术。毛泽东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思想精彩纷呈,我认为从以下五大方面的内容最值得今人学习和运用。
  一、“两件大事”与“两个集中”
  毛泽东在1964年3月24日的一次重要谈话中说到,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是比较没有知识的。历史上的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能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一些老粗能办大事,如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
  毛泽东这里提到的几个知识分子都是有名的亡国之君,所称道的几个大老粗都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开国之君。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知识分子是比较没有知识的”这个论断。我们说知识分子之所以被称之为知识分子肯定是因为他们具有知识,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某个方面的知识。但通常他们又不具备做管理当领导所必备的知识。知识分子缺少的是通识,是见识,是胆识,甚至还缺少普通大众所具备的常识。所以毛泽东所说的“知识分子是比较没有知识的”又是很有道理的。他对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评价甚高,认为他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为什么毛泽东对这位大老粗如此评价,毛泽东接着回答说,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决策”和“用人”不是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知识,而是所有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知识。
  毛泽东认为,领导工作千头万绪,但归结起来只有“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即我们今天所讲的“决策”,“用干部”即今天我们所讲的“用人”。决策和用人是领导者的职责所在,角色所系。领导者如果整天事无巨细事事忙,事必躬亲事事累,那么他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干部累得住医院,群众对他有意见。原因就在于他缺少当领导干部的知识和本领,忘记了毛泽东所告诫的领导工作的“两件大事”。
  随着领导对象的能力和素质的普遍提高,随着他们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增强,随着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变化,各级领导者必须少管小事管大事,少管闲事管正事;必须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做好决策;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领导者要善于授权,善于激励,善于解脱自己,解放自己,把自己的角色由“做事之人”转变人“用人之人”,由“运动员”转变成“教练员”,转变为“服务员”。毛泽东关于领导工作重在“两件大事”的思想告诉我们,富有成效的领导一定是简约的领导。领导者一定要下功夫减少领导工作的“数量”,提高领导工作的“质量”。
  简约化的领导不仅体现在毛泽东所说的“两件大事”之中,而且还体现在毛泽东强调的“两个集中”之上。从井冈山到延安,从战争年代到建设时期,毛泽东的成功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两个集中”的巧妙运用上。一是集中优势兵力去打仗,去建设,去做一切大事;二是集中精力、集中能力、甚至集中权力去决策,去用人,去履行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前者是对群众的集中,后者是对领导的集中。把这两个集中结合起来,“两件大事”才能做得更好,领导工作的效果才能更显著。
  在整个战略上我们可能处于弱势地位,但具体到某个战役或者某个战斗我们完全可以处于优势地位。在整个战场上敌人兵力有100万,我们的兵力是30万,明显的敌强我弱。但具体到某个战役或战斗上,我们则可以集中30万的兵力,而敌人的兵力只有10万或者5万,那么很明显形势已变成了敌弱我强了。这就是毛泽东经常讲的“围剿”中的围剿,封锁中的封锁,防御中的进攻,劣势中的优势,不利中的有利,被动中的主动。
  集中兵力也可以理解为集中财力物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财力有限,但毛泽东集中精兵强将,集中科研力量,集中财力物力,搞出了“两弹一星”,令全世界为之瞩目。集中兵力的关键是形成合力,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起来,把群众的能力和智力集中起来。
  如果说集中兵力和财力是针对“兵”的,是针对群众的,那么集中能力和精力则是针对“将”的,是针对领导的。领导者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所以必须在一些事上“少为”,甚至“无为”,才能在另一些更重要的事上“多为”,真正“有为”。聪明的领导者一定要像毛泽东那样深谋远虑,去抓大事,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领导者要善于拨云见日,排优先序,要善于取舍,敢于决断并快速行动。
  二、“两个结合”与“两个务必”
  “两个结合”是毛泽东领导方法的高度概括,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精华所在。一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二是“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毛泽东说,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领导方法。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可见,没有追随者就没有领导者,领导者再能干也是精力有限,能力有限,只有借助于群众的力量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才能达到领导工作的目的。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不仅指出了基本的领导方法,而且点透了领导工作的本质所在,动力所在,目的所在。毛泽东接着说到,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的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方向和“提高”到高级的程度。在这里,毛泽东又给我们指明了领导者的重要作用,点透了领导者的重要作用,点透了领导者的职责所在,角色所在,特质所在。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即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又是精妙的领导艺术。为了做到领导与群众的真正结合,就必须“从群众中来”,然后“到群众中去”,此处的重点是“来”与“去”两个字。“来”是领导者在能力,素质,胆略,业绩和使命感等方面必须“逸群”,必须“出众”,必须与广大群众拉开距离。扩大这个距离S1,才能赢得广大群众对领导者的“敬”、“认”、“服”,才能赢得广大群众对领导者的接受和认同。“去”是指领导者必须在感情、心理、行为、态度等方面回到群众中去,必须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找到共同语言,必须缩小与群众的距离。缩小这个距离S2,广大群众才更愿意、更乐意、更容易接受领导者的思路,接受领导者的人格。如果用F代表领导力,用S1代表能力距,S2代表心理距,那么我们有了一个很有用的公式。F=K*S1/S2,这个公式告诉我们,领导力F与能力距离S1成正比,与心理距离S2成反比。“来”就是加大能力距S1,“去”就是缩小心理距S2。又“来”又“去”,再“来”再“去”,领导与群众结合的就越来越紧密,领导者的领导力F也就越来越强大。当然,能力距S1并不是越大越好,心理合。“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抓住了领导工作的本质特点,首先把自己激励起来,然后才有可能激励他人,激励民众,“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领导工作的实质,不是自己去干,而是发动群众,让大家自觉主动地去干。激励重在结合,重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结合,重在各种激励手段的结合。毛泽东在三大战役激烈进行的同时,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土改运动。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真正扬眉吐气,翻身做了主人。这既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激励,又是让人热血沸腾的精神激励。翻身的农民当然拥护共产党,当然支持解放军。所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发动群众只能形成动力,还要组织群众形成合力。毛泽东讲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为了组织群众,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必须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从井冈山根据地开始,毛泽东就强调支部建在连上,就强调党指挥枪的原则,就强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进一步地说,发动群众需要激励,组织群众需要约束。只有把激励机制和约束激励内在地一致起来,领导工作才能取得圆满的成功。
  四、“两个变化”与“两个权力”
  “两个变化”是领导者成长所需的环境和条件。第一个变化是指积极地发现变化、适应变化和应对变化;第二个变化是指主动地制造变化和利用变化。
  变化需要领导,领导需要变化,领导与变化始终是互动的,是相互依存的。环境变化了,条件变化了,任务变化了,群众的认识需求和能力变化了,都要求领导者的观念和方式方法随之而变。假定环境与条件不变,一切都按部就班,那就不需要领导者发挥领导作用。只要环境与条件发生变化,尤其是重大变化时,才呼唤领导者的出现,才需要领导者出面指挥协调,决策决断,应对局面。所以我们说“变化”是“领导”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与之相对,“管理”在本质上是反对“变化”的,是尽量消除“变化”的。管理追求的是条理,是秩序,是“不变化”。
  毛泽东是领导艺术大师,所以他欢迎变化,适应变化,视变化为事业发展的机遇,视变化为展现领导才华的舞台。长征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不仅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且高举北上抗日的大旗,成为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此后的敌后抗日,共产党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且发动了群众,壮大了自己。
  如果说发现变化、适应变化和应对变化是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不少优秀的领导都能够做到的话,那么主动地“制造变化”和“利用变化”却是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境界了。但若认真研究我们党的党史,研究我们共和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毛泽东经常“制造”一些有利自己的“变化”,总能得心应手,达到预期的目标。
  为了应对变化和利用变化,则需要运动“两个权力”与之配合。毛泽东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权力的应用。毛泽东的政治智慧不仅体现在政权、职权这些“硬”的权力上,而且体现在魄力、魅力等软权力上。把硬权力和软权力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毛泽东的政治智慧之“内核”,才是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之“秘诀”。
  权力的实质就是影响力。硬权力是指强制性的影响力,它不仅可以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而且可以调动配置各种资源。软权力是指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他只能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但不能调动配置各种资源。硬权力是外在的,法定的,稳定的;软权力则是内在的,个人的,变动的。硬权力的特点是刚性的,软权力的特点是柔性的。毛泽东刚柔相济的领导艺术的实质是硬权力与软权力适时适度的搭配使用。

  (本文作者:刘峰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主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来源:网络整理】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