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

甜水井咸水湾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甜水井,咸水湾,挑水的人儿从不断。一次挑满两大瓮,三天五日心里安。吃喝洗刷全靠它,若无井湾生存难。”这是童年时代的一段顺口溜,如今这段顺口溜仍经常在我耳边响起,并把我的思绪带回到早年那些情景之中……


虽说我的故乡就在黄河下游沿岸,但距黄河足有十几里远。由于早年引黄事业相当落后,黄河水从上游王庄引黄闸来,几经分流后勉强才到达村西边的沟渠内,且往往是十次引水八次无,所以吃水一直是故乡人生活中的最大难题。尤其是故乡的土地是黄河淤积的退海之地,土地碱化不断加剧,多数地下水都是咸的,惟有村西那黄河“龙摆尾”形成的老河沟底部才能挖出甜水。从我记事起,村里人家洗刷靠的是村中的咸水湾,而吃水靠的是在村西老河沟底部挖掘的那眼土井。因此,各家各户大都备有咸水缸和甜水缸。故乡人是在吃水的磨难和抗争中生存下来的。


村中咸水湾里的水基本上都是雨季汇入的,由于长期囤积,既咸又脏,根本不能饮用,只可作为洗刷和饮牲口之用。记得有一年夏季,大雨接连下了几日,村里村外一片汪洋,村里的茅房和猪圈与咸水湾连在了一起,数日后才界限分明。雨季是人们吃水用水的最好时节,因为村外河沟或坑塘低洼处有不少积水。但好景不长,很快就又出现了水荒。


每到干旱季节,土井越挖越深,最深时可达十几米,而且水少得可怜,昼夜担水的人排成了长队,有时排出一里多远。去甜水井担水并非易事,来回四五里路,需等上大半天。到深井里舀水会令不少人发怵。深而陡的井壁有些滑溜,小心翼翼地下到井底,耐心地等着泉眼渗出,每隔几分钟往桶里舀一点,待水桶舀满后用尽浑身力气慢慢提上来,挑回家中沉淀后再倒入甜水缸,桶底会落下厚厚的一层泥沙。到甜水井担水最难的时候是冬季,由于台阶上结了冰,稍不小心就会溜到井底,弄得浑身泥水。所以,隆冬季节去甜水井担水,人们总会穿上件破棉衣,以防不测。


由于甜水井里的水常常供不应求,出于无奈,村里人便常吃咸水湾里的水。咸水烧开后漂着褐绿色的泡沫,散发着呛人的腥臭味。每当母亲蒸熟干粮敞开锅后,锅箅底下的馏锅水会熏得我恶心呕吐。尽管咸水湾里的水很脏,却成了村里人家依赖的水源。每到夏季,妇女们聚集到湾边,洗涮被褥、棉衣及穿脏的衣服,洗衣敲打声从早到晚响成一片。湾边大大小小的树杈上扯着无数条绳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布料和裤褂。同时,这里又是人们游泳消暑的主要场所,白天是顽童们的天下,夜晚则是大人们的领域,我就是在咸水湾里学会游泳的。


随着引黄事业的不断发展,家乡人的吃水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先是修建了水库,而且由靠肩担水变成了用手推车推水。更令人可喜的是,几年前,村里建起了净水池和水塔,各家各户通上了自来水,拧开水龙头,清清的甜水便会哗哗地流出。


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生命,一切生命依赖于水。人水和谐水是基础,关键在人。人与水的故事讲不完,说不尽。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