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

铁牛庄镇河铁犀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铁牛庄,位于开封市东北方向2公里处,这里安放着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镇河铁犀。农历猪年新正初三,笔者骑单车再次来此探访。

  据史料记载,黄河自金初南流之后,开封即成为濒河之城,屡遭洪水肆虐。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夏,黄河袭入开封,全城屋舍尽没水中。永乐八年(1410年)秋,黄河开封段决口,环城200余丈,7000余亩良田顿成泽国。明宣德五年(1430年)河南巡抚于谦履任后,体察民情,重视河防,在修葺黄河大堤与开封护城堤的同时,又督铸铁犀以镇黄河。铁犀,俗称铁牛,用它镇水,民间有两种说法:一是铁者金也,为水之母,子不敢与母斗,故蛟龙咸畏之;二是犀为神牛,牛能耕田,属坤兽,坤在五行中为土,土能克水。铁犀当时被安放在新建的回龙庙内,坐北向南,面城背河。现在铁犀坐南向北,面河而踞,通高2.04米,围长2.66米。浑身铁黑,独角朝天,目光炯炯,雄健魁梧。铁犀后背铸有于谦撰写的铭文:

  百炼玄金,溶为真液。变幻灵犀,雄威赫奕。填御堤防,波涛永息。安若泰山,固若磐石。水怪潜形,冯夷敛迹。城府坚完,民无垫溺。雨顺风调,男耕女织。四时循序,百神效职。亿万闾阎,施之衽席。惟天之俯,惟帝之力。尔亦有庸,传之无极。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口,回龙庙被黄水荡平,铁犀深陷泥中。清顺治年间,铁犀被人挖出。康熙年间,巡抚阎兴邦治豫,三年无大水患,遂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庙宇,改回龙庙为铁犀镇河庙,庙共三进,前院供奉河神金龙四大王,后院安放铁犀,面北向河。 

  阎兴邦又改建铁犀镇河庙碑和铁犀铭碑,并撰《铁犀铭》:
 
  昔明中叶,河悍未戢,维于中丞,铸犀镇压,冯夷效顺,水怪潜蛰,越二百年,莫绳旧业,店背而倾,犀残而溺。我来豫土,黄流宄翕,天子圣神,百灵环集,尔宅尔田,不汜不啮,既厘庙貌,作亭树碣,嶷嶷者犀,铮铮者铁,以卫金堤,以丰玉粒,爰勒兹铭,用绍前哲。 

  此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在张湾决口,铁犀庙在洪水中化为废墟,所幸铁犀与阎兴邦所立的两碑均完好保存。1940年,侵华日军将铁犀掠至开封城,欲炼制军械,铁牛村村民奋力抗争,最终成功收回铁犀。解放后,开封市为发展黄河旅游事业,拟将铁犀移往柳园口黄河游览区,但铁牛村村民以“铁牛村不可无铁牛”为由,坚决不同意铁犀搬迁。开封市有关单位尊重群众意愿,照原犀翻铸一尊另立于柳园口,从此开封有了两尊铁犀。 

  铁牛庄虽然在儿时多次去过,但此次探寻铁犀的心情与儿时决然不同。作为一名刚刚步入黄河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工作者,经过对黄河事业的逐步了解,对镇河铁犀有了更深切的热爱和更真挚的感触。我们千千万万的黄河水利工作人员都应如镇河铁犀一般,全身心地驻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任凭风吹雨打,为确保黄河安澜而默默奉献。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