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鉴古知今>> 野史趣闻

野史趣闻

百年“马厂兵营”

繁体中文】  作者:于俊杰   发布:2012年12月25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今年初春,到青县马厂兵营驻训,时间长达四个月。有机会近距离领略百年“马厂兵营”风采。
    青县马厂作为控制运河水路、拱卫京津的军事要塞,从清朝到民国一直隶属天津。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以“青县地近畿辅、拱卫攸关”为由,奏请同治皇帝在青县马厂屯兵获准。同治十年(1871)二月,李鸿章将自己的淮军部将周盛传由山东济宁调驻,人称“盛字军”。所属步兵、骑兵23个营,唐仁廉步兵2个营,计2.1万余人。周盛传部进驻马厂即兴建兵营,两年后竣工,李鸿章题“马厂兵营”四字镶于正门,史称“马厂兵营”。
    马厂兵营位于天津南60公里、青县县城北8公里处马厂镇的京杭大运河岸边,如今北靠津保公路、东依京福公路和高速公路、京沪公路和高速铁路。兵营在运河两岸分设东主西辅两营区隔河相望,河上设渡船随时搭浮桥过往。两营区周围均有土围子(土城墙),围墙上有巡城马道,城角设岗楼,哨兵日夜值守。
    东营区围墙高8米,厚12米,周长7.5公里,内修炮台9座,驻18个营。兵营正门在东围子西北角,营门外是军市,有商铺、邮局、浴池、书馆、清真寺等,居于此处的多为军官家属及退伍兵,因成分复杂,遂称仁和镇。冯玉祥将军之父冯有茂曾举家由青县兴济调防此地,此时冯玉祥仅一两岁。东南门称复兴门,有通往马厂火车站公路。西南门称八卦门,设有涵洞引运河水灌入护城河,栽藕养鱼,浇灌稻田,年收稻谷千担。营区正东500米处设靶档,靶档后是刑场。再往东500米有陆军义地,是埋葬阵亡及病故官兵的墓地。另建有昭忠祠。
    西营区围墙高厚同东营区,但周长不足5公里,设3门,炮台5座,驻军7个营。海疆保卫是清廷的门户和隐患,为加强海防安全,马厂兵营提督周盛传从青县马厂至天津渤海岸边,修建了一条军事通道——马厂新城大道作为传递军报之用,新城大道全长70公里,沿途设驿站,每20公里设一大站,共四所大站;5公里设一小站,共11所小站,新农镇为一小站,所以今称小站。同治十二年(1873),周盛传所部西营区的7个营调往天津渤海湾修筑炮台,经常往返马厂与新城之间。周盛传从新城(小站附近)屯田获收之实践,便请求另辟减河灌溉,得到李鸿章支持。光绪六年(1880),继明朝在南运河上开凿的兴济等四条减河之后,周盛传又组织开挖了一条减河水道,河宽13丈,全长40.19公里,马厂减河东北行,起点位于青县靳官屯(现属天津静海)南运河东岸九宣闸口,经天津小站至新城东流入渤海。兵营距九宣闸2公里,开挖减河时,施工指挥部设在马厂兵营。
    光绪七年(1881),马厂减河挖成,为肃清沿海匪盗和利用淡水灌溉稻田,西营区驻军调驻天津新农镇(今天津小站)一带,成为之后小站练兵主力,后西营区渐成废墟。东营区则一直延续至今。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