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话说邛崃两口西汉名井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天府南来第一州”的邛崃市(古称临邛、邛州)境内,拥有两口蜚声遐迩、饮誉中外的西汉名井:一是千秋佳话文君井;二是中华瑰宝古火井。现分述于下:

千秋佳话文君井

文君井,是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今成都人),与才女卓文君(今邛崃人)开设夫妻酒店,汲水酿酒的故井,坐落在今邛崃市城文君街南侧的文君井公园内,千余年来,凭吊之人络绎不绝。

唐宋以来,文君井即已成为名胜古迹。中唐诗人释无可(贾岛从弟)《送李少甫之邛州》诗:“旧井王孙宅,过寻独有期。”“旧井”即指文君井;“王孙宅”系指文君之父卓王孙的住宅,其遗址在今邛崃市城瓮亭公园内。两者相距仅200余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文君井》诗云:“落魄西川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拘束,又向文君井畔来。”等等。都反映了唐宋诗人对文君井的深情向往。

明代文学家曹学全《蜀中广记》卷七十六《酒谱》引《采兰杂志》云:“文君井在邛州白马

驿,世传文君常取此水以酿酒。”据考“白马驿”即在今文君井公园内。明代《邛州志》也

载:“白马驿有文君井,作酒味美。”

清嘉庆《邛州志》载:“文君井瓮砌异常,口径不过二尺,井腹渐宽,如胆瓶然。至井底,径几及丈,真古井也。”经实测,文君井为矮罐形土窖井,呈不规则椭圆形,深39米,最大直径3.8米,井壁为黑粘土,并杂有陶片,无砖无石,与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张家坡民居遗址中发掘的西周土窖井相同。据此可知,文君井是一口西汉胜迹先秦井。

而今,文君井井口围以石栏,侧立照壁,上刻“文君井”三个楷书大字,背面镌刻一代文豪郭沫若撰写的《题文君井词》:“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谅无比。”又跋云:“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实系千秋佳话,古井犹存,令人向往!”

近年来,文君井公园几经修葺,焕然一新。以文君井为中心,北侧有琴台,台柱对联为“井上风疏竹有韵;台前月古琴无弦。”南侧有当垆亭,传系当年文君当垆卖酒的地点,亭柱对联为“汲泉似见文君影,对月犹听司马琴。”两联中的“月”和“琴”,都暗寓当年文君因窃听相如抱琴奏的《凤求凰》曲而月夜私奔相如下榻的都亭的千秋佳话。紧邻当垆亭、但有一红墙相隔的文君酒肆,传系当年相如、文君夫妻酒店的门市,楹联为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赠蜀客》的诗句:“谁歌郢市传春雪;君到临邛问酒垆。”“春雪”即《阳春》、《白雪》,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系乐曲中之最高妙者,这里用以隐喻当年相如为挑文君而抚奏的《凤求凰》曲;“酒垆”即指文君当年当垆卖酒的故址。距文君酒肆对面四五十步有一楼一底的文君妆楼,底形如航船,船泊于荷花池中,造型别致。楹联为“拾级上妆楼,宝镜晶莹人宛在;焚香弹古调,瑶琴清响韵依然。”此联中的“人”,当然是指工于抚琴的卓文君了。此外,园中还有陈列馆、水香榭、六角亭、诗碑院、后花园、茅亭、假山和曲栏回廊等建筑设施。园内筱篁夹道,曲径通幽,亭台楼馆,古色古香,宛如一幅西汉风情画卷。

千秋佳话文君井,现系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瑰宝古火井

“火井”,即现称的天然气井。邛崃先民在2000年前就开发利用古火井的天然气来煮盐。

关于在世界上最先开发利用天然气的邛崃古火井,典籍多有记载:

据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蜀王本纪》载:“临邛火井,深六十八丈……”说明这口天然气井,在西汉就已存在了。西晋左思《蜀都赋》:“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陲。”晋·刘逵《蜀都赋注》:“蜀都有火井,在临邛县西南。火井,盐井也。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许,隆隆如雷声。大山出通天,光耀数十里,以竹筒盛之,接其光而无炭也。”

另据东晋著名史学家常璩《华阳国志》载:“临邛县……有火井,夜时光映上照,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倾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以拽行,终日不灭也。井有二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可得五斗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这段绘声绘色的记述,说明邛崃先民开发利用天然气煮盐,因天然气温度高(1立方天然气的热能量为8000大卡),较之用家火(柴火或炭火)取得了很高的出盐率。

早在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扩大食盐生产,供应军需民食,曾亲自到邛崃视察火井。据西晋张华《博物志》载:“诸葛亮往视之(指邛崃古火井),后火转旺。”南北朝刘宋的刘敬叔也在《异苑》中写道:“蜀郡临邛有火井,汉室之隆,则炎赫弥炽,暨桓灵之际,火热渐微,诸葛亮一瞰而更盛。”这都说明“事必躬亲”的诸葛亮,确实解

决了邛崃古火井从汉桓帝、灵帝以来“火势渐微”的老大难问题。

另据清嘉庆《邛州志》载:“黄盐溪,州治西65里,旧多盐井,引火井火煮盐,其盐色黄,故名。”这表明邛崃古火井坐落在州治西65里的“黄盐溪”。

关于邛崃古火井遗址,现已查明在邛崃市城西的油榨乡枫香林。清乾隆时,在枫香林竖立有《火井碑》一通,碑文说明邛崃古火井到唐代还存在。

邛崃古代因境内拥有能取火煮盐的火井,故历史上曾长期以“火井”为地名设镇置县。早在北周时期就在取火井煮盐的天罡祠侧设置了火井镇。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又将火井镇升级为火井县,直至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才撤销,置县达668年之久(该县治所后西迁8里至现今的火井镇)。第一任火井县令就是隋末唐初著名的数学字、星相家袁天罡,上述天罡祠就是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直到今天,仍在该地设置火井镇,流经古火井遗址的那条河仍叫火井江。

据《天府南来第一州》一书载:“临邛火井可追溯至西汉宣帝年间(前73年—前49年)。”另据电视系列片《南方丝绸之路·临邛道上》解说词:“临邛火井始于西汉中期”。两说完全吻合。即从扬雄写《蜀王本纪》的公元前13年算起,邛崃古火井距今已逾2000年,这在国内外开发利用天然气史上都是最早的。国外最先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英国,时间是公元1668年,相当于我国清代康熙七年,距今仅330年,瞠乎其后多矣!

所以,有关专家把邛崃古火井美称为“中华瑰宝”,确非过誉。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