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藏文化

藏文化

藏族造纸技艺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藏族的造纸法是随着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一些造纸工匠而发展起来的。但内地传统上用的是一张帘子反复入水池捞纸的“抄纸法”,而西藏则用的是把纸倒进纸框,然后连框一起搁在露天自然干燥的“浇纸法”,并且两种方法的原料也不一样。所以有人认为,西藏的造纸应属于以印度佛教文化所影响的印巴次大陆和东南亚的造纸体系,而与汉族地区发明的造纸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用浇纸法造的纸,质地厚实,不适合柔软的毛笔,却适合藏族、纳西族的硬笔书写,而且能防虫蛀。

造纸原料是一种叫“狼毒”的植物,康巴藏语称为“阿交日交”,属瑞香科,生长于高海拔的山坡和牛场。许多摄影者喜欢拍摄草场上红色的植物,其实那就是狼毒,是一种毒草,接触多了皮肤会过敏。先把狼毒的根刨出,里边的黄心心不能用,用中间白的一层,撕下来刮成细条,晒干,放水中煮一到两个小时,捞起来,把料子放到石臼里用木槌打成浆状,再搁到酥油茶桶里捣作纸浆。然后把捞纸框(木框绷纱布做成)摆在水面上,倒纸浆进去,然后慢慢晃动框架,让浆液变得均匀平整,再轻轻提起框架,等水滴完,拿到院子里靠墙斜放,自然晾干。最后把纸从纸框揭下,用石头砑光纸面,就可以使用了。藏纸坚韧洁白,吃墨好,不易污染,可题词绘画,也可糊窗作帐,品质可与高丽的枸皮纸比美,也不输给西洋的纸张。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