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里弄与石库门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4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石库门里弄是个高度压缩人际关系的地方,像是一个独立的城邦,即便如此,也会有陌生的外来客参访。当天除了我之外,还看到了一个看起来像拾荒的老人,不过同行的上海好友跟我说,他不是来要破烂,是到家家户户去乞讨。

  即便我认为新天地是个商业气息很浓的观光景点,但我还是非常推荐任何一位从外地来的朋友来这里看看。如果还有时间,不妨也可以到现存传统的石库门里弄探访,这样才会更容易体会到上海的变化以及她旺盛的生命力。

  以下是我从上海地方志政府节录,关于石库门的起源介绍:

  ‘清同治九年(1870年)前后,境内工商贸易日盛,人口递增,住宅需求增多。由于租界当局取缔木板房,房地产商开始建造砖木立贴结构的石库门里弄住宅。此类房屋高墙厚门,适合独户居住,深受居民欢迎,发展迅速,很快纵横成片,形成里弄、街坊。至清光绪二年(1876年)境内租界中已有里弄112条。’

  ‘老式石库门房屋,总体布置采用欧洲联排式格局,单体平面及结构受三合院、四合院和江南民居的影响。它将四合院(或三合院)的门埭改为石库门,前院改为天井。正门出入口采用石条门框,上方有三角形、长方形、半月形不等的凹凸花纹装饰。配以两扇中国传统的乌漆大门和铜门环或铁门环一对,称“石库门......’

  在看到这段关于石库门起源的文字之后,我相信大家会更了解到石库门在誔生之初,其实就已经融合了中国传统以及西方建筑的特色,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新天地才能更巧妙的将现代与传统结合起来,形成目前所见到的规模。

  而现今继续生存的老石库门呢?

  当天在上海好友带领之下,才让我第一次真正的走入石库门。在里弄漫步的过程当中,我第一个感觉,就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在台北闯进老眷村的时光。这里的世界有自己生活的方式,虽然外界的变化也对这里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但一步入到老里弄,好像就用慢动作的速度在呼吸。

  世界在用我们都无法赶上的速度在前进,上海也在用贪婪的态度在成长,如果你想在大都会的角落中回味老上海的气息,老石库门会是个很好的时光机器。

  **石库门众集了很多人家,也自然会有很多人上门服务。多数人以为上海人是海派的作风,实际上私底下的上海人是非常精于计算与节俭。当天看到的,是一位老奶奶,拿着家里的锅,让修补锅的老人帮忙干活。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