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微派建筑—徽州建筑中国式教堂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中国自宋之后,宫廷和寺庙建筑日趋僵化、呆板,各方民居多失于世俗,惟徽州建筑依托“程朱阕里”的教化之功和徽商的雄厚财力,以原始的干栏建筑为基础,注入风水、宗法制度、伦理道德、礼仪等文化元素,最终发展成具备强大精神力量的建筑形式,被称为“中国式教堂”。

徽州当地的建筑原都为干栏式。到了明朝中期,随着徽州商帮的兴盛,干栏式格局已经成了徽商按照儒家理法生活、待客的障碍。在我国的居住文化中,院落以及与院落相连的厅堂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清康熙帝曾说过大意如此的话:“欧洲一定又小又穷,因为没有足够的地方发展,人们不得不住在半空中。”徽州虽然土地紧缺,但已然不穷,于是厅从楼上被移到了楼下,底层高度很快跃升了1米以上,甚至还出现了层高达5米多的豪宅。

底层的升高,一方面抬举了整个建筑的高度,另一方面由于主要活动场所下移,而采光依然依赖被挤压的天井,于是人们从原始的空中生活,迅速进化到脚踏实地的、有品位的沉静生活。这种生活是如此静谧。换一个角度说,徽州建筑对居住在其中的人是有选择的,如果你是一位“足够理性”的人,在里面就很容易自得其乐。但如果你思想复杂、欲念多多,恐怕就无福消受那种静谧之美了。

以民居、村落入选世界遗产的,在中国只有徽州一例。从这一点来看,徽州建筑可算是中国民居的典范。身处与自己精神追求趋同的建筑中,又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