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徽州戏曲—徽剧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明嘉靖年间,徽州府治所在地的艺人,在吸收弋阳腔的基础上形成徽州腔,是为徽剧的先声。清乾隆时形成“徽戏”,今名“徽剧”。

主要腔调是吹腔、四平、拨子和二黄,也唱西皮、高腔、昆腔、昆弋腔和花腔小调等。剧目很多,擅演历史题材的大戏。音乐曲调和表演技巧都很丰富。清代中叶流传很广,对南方许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徽剧风靡全国,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的剧种。

当时在徽州的班社就有47个之多,其中如大寿春,艺员竟达180多人。

主要徽班有:

老庆升 是徽班的鼻祖,班子实力雄厚,规制严整,行当齐全,阵容庞大。

老阳春 以昆曲见长,与之相对成立的是新阳春。该班有28只箱子行头,72名艺员,30顶网巾,常演出200多个剧目。

庄春和 以皮黄声腔为主的班社。

采庆班 以表演“采头”出名。

春台班 乾隆皇帝八旬寿诞,该班进京献寿,技艺超群,被誉为“四大徽班”之一。

庆升班 技艺出众,被誉为京外“四大徽班”之一。

彩庆班 由徽城众商助资,广聚名角而成。每年三月三的徽州“赛宝会”及四乡的盛大聚会,该班都参加演出。

凤舞班 民国15年成立,与新彩庆、二阳春、柯长春合称“新四大徽班”。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