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溯源—昭山、昭潭的来历(二)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但是,关于石守信的归宿,湘潭民间却另有一种说法。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刊《中湘石氏五修族谱》说,石守信的祖父叫石仁叟,是后唐的驸马,曾任潭州太守(今长沙),死后就葬在长沙西乡。赵匡胤平定天下以后,担心拥有重兵的将领谋反,打算请他们赴宴,并在酒宴进行中试探这些人的态度,“凡恋爵者意欲悉歼之”。有知其内情者密告石守信说;“皇上明天赐宴赏爵,并不是真让你稳做高官,而是了解你对今后的真实打算。你切不可贪恋权位,只是要求皇上赐给你良田豪宅,皇上必定会十分高兴地满足你的要求。”第二天,石守信照他说的做了,赵匡胤果然大喜,连忙让石守信尽挑天下的“良田峻宇”。石守信以祖父葬在潭州,并且湖湘一带青山绿水、物产富饶,堪称“天下粮仓”为由,请求致仕潭邑,经过批准,他带着家人来到了仙女峰下的月塘,并在此建有气势不凡的石家坊。后来,有人曾在这里找到过石守信的嫡孙石全振的墓碑,上面的碑题是“皇宋袭封千户石公全振之墓”。而石全振其人,据说曾任过大宋水军的造船官,对营造大型战船很有研究。

大凡族谱,难免有攀龙附凤自提身价的一些说法。石氏族谱所述,自然与正史所记也大相径庭,其中多处矛盾难圆其说,很有攀附之嫌。不过,仙女峰下倒是确曾有过石家坊,清光绪刊《湘潭县志》记为“石给事故宅气而石给事则是指清嘉庆时任过刑科给事中(一说工科给事中)的潭人石承藻。如果石氏族谱的这段记述并非完全空穴来风,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借此推断,湘潭地方大型战船制造技术的传人,是不是与宋代某位来自汴梁、技艺精湛的石姓匠人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呢?由此观之,中原文化的不断融人和互相渗透,是不是湘潭地方人文昌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呢?

“人杰”“地灵”的历史求证

“人杰地灵”一词,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那是一个“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的秋日,作为怀才不遇的失意文人,王勃当时得以参加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宴请宾朋的盛会,感触良多,挥笔成文,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佳作。“人杰地灵”,便是王勃颂扬当地人文荟萃的一句客气话。《滕王阁序》是一篇骄文,骄文讲究句式的整齐、对应的工稳。其文中与“人杰地灵”相对的,是“物华天宝”,大意是物产精美,可比传说中关堂的珍宝。那么,人们常常称湘潭地方‘’人杰地灵”,“人杰”不难理解,“地灵”究何所指?是指风调雨顺、物产丰饶?还是指青峰碧水、山川形胜?是指龙藏虎卧、风水宝地,还是指商旅辐辏、水陆要冲?或者,是诸多地利兼而有之?

还需进一步追索的是,“人杰”与“地灵”究竟有什么关系?“人杰”的产生非得有“地灵”作为前提条件吗?如果说,是韶山和乌石峰的灵气,催生出了毛泽东、彭德怀这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话,那么,光秃荒凉的黄土高原上,也走出了扎着白羊肚手巾的红军领袖刘志丹、谢子长,又作何解释?

这是一个应当允许推理求证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湘潭地方的“灵气”指数。

从旧的中国分省地图上看,湘潭地处湘中稍东,可称湖南的心脏地带,北邻长沙,南连衡岳,东入赣省,西至宝庆(今邵阳),境内青山绿水,气候怡人,舟楫便利,阡陌纵横,良田沃土,林茂粮丰,的确是锦绣山河、鱼米之乡、交通要津,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曾经过湘潭,留下了隽永的诗作,其中有称颂“湘潭万里春”的佳句。的确,山水的灵气,可以让人赏心悦目,情绪为之振奋;可以陶冶性情,催人蓬勃向上;可以带来灵感,引发无尽文思,概言之,这种种无形的潜移默化,确实有促使人格向积极层面发展的作用,但如果将“地灵”作为“人杰”产生的必备条件,则未必说得过去。俗谚说得好,“穷山窝里还能飞出金凤凰哩”。况且,川鄂豫皖、江浙闽粤,近似湘潭这种峰峦逶迤、河渠纵横的地方实在不少,看来,如果以为“地灵”仅只是指一方山水,则似乎有些失之偏颇。

湘潭地方古属楚国,受楚文化的影响很大。屈子行吟,宋玉作赋,这种感天泣地的精神初乳,是荆楚人民创造灿烂文化的不竭源泉,是炼就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楚人风格的铸范熔炉。1971年9 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他后,从书架上取出六本《楚辞集注》送给了他。毛泽东书架上的书何其多也,为什么单单取出《楚辞》送给田中这样的国宾呢?似乎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作为湘潭人的毛泽东十分钟爱《楚辞》。从屈原到毛泽东,从楚国的三闾大夫到人民共和国的领袖,其中的时空跨度当然很大。然而,共同拥有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极度深沉的忧国忧民意识,“上下求索”探寻真理的坚忍执著,却将他们之间的心灵距离空前地拉近了。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