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溯源—湖南精神:惟楚有材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湖南不是东西”。

外人在湖南乍听这话,不免一愣。别急,那不过是湖南人的自我解嘲。

虽然开国领袖毛泽东和一大批元勋、先烈都是湖南人,但改革开放20余年来,湖南这个农业大省的经济发展一直相对滞后。

非东非西不在扶持之列

湖南不属于可以先富起来的“东部”沿海省市。好不容易盼到中央政府要大力开发“西部”了,位于中南部的湖南又不在扶持之列。

既非东也非西的湖南,背负的是“九州粮仓”重任。

十余年前,湖南一度要改种经济作物增加收入,被当时某个中央领导人训了一顿,只能继续种粮。

但是,6500多万湖南人可没泄气。

1986年,三名不到30岁的材料工程师决定走出湖南一家国有军工厂,搞自己的作坊。那家小作坊后来变成今天长沙的“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重工业领域的私营企业,所产的建筑工程重型设备不仅占据市场的大份额,而且几乎是供不应求。

1988年,湖南一对不过20余岁的兄弟,办起了锅炉厂和热工研究所,开发出中国第一台无压热水锅炉,又于1992年,开发中国第一台直接燃烧天然气作冷暖两用的中央空调主机。他们就是现在长沙的“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虽然是从零做起,而且都是私营企业,但是,短短几年,“远大”和“三一”已是湖南的第二、第三利税大户。

“远大”创始人之一、一再强调“独创”精神的张跃,不屑那种靠引进国外技术来制造成品的普遍做法。他说,靠别人的技术,做得再好也不过是“赝品”。

“远大”强调要“迎头赶上”,不是“从后面追赶”。

“三一”也有相似的特点。员工1600人,仅研究院一个部门就占去了500余人,产品技术屡创新高。

有日本记者问“三一”总经理向文波,公司产品的“国产化”比例是否低了?向文波答得干脆:“我们现在已经不提‘国产化’,只问什么是好东西。”

“三一”从全世界采购最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占产品70%比重。“远大”的这比例更高,达90%。尽管如此,“远大”的产品售价比日本同类产品还高20%至40%,用户依然不掉头而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三一”和“远大”不但不是冲击,反还会使生产成本再降下去。

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电力危机之后,美国政府进行七个天然气空调试点项目,首开的五个标,“远大”已得其三。

从商之前,张跃是个画家。他用的业务总经理马敢,则是在大学里教科技哲学的教师。书生从商的能耐和自信,让人不禁想起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湖南人曾国藩是文官,却神奇地自己养兵带兵,消灭了太平天国,让清朝多活了半个多世纪。全中国,就湖南专出懂得带兵打仗的文官。

别人谈起太平天国的好汉,湖南人会说:“他们是湖南人的手下败将”。

长沙卷烟厂是湖南的国有企业,但也不让私营企业专美。这家原本奄奄一息的老厂,在80年代后期“励精图治”,所卖的白沙牌香烟,从1985年的不足万箱猛增到1999年的70万箱,一年交税45亿元人民币(约10亿新元)!

湖南电视台在1993年以前也是半死不活。不过,当时的台长兼省广电厅厅长魏文彬“下死决心”要冲破老体制的“死结”,断然提拔一名科级干部,另起炉灶搞内部竞争,结果,从此催生了中国唯一拥有上市传媒公司的广电集团,资产从10亿元猛增到40亿元人民币。

湖南人不靠中央的坚韧、达观与自信,言谈间流露无遗。他们凭什么?两个字:人材。

“惟楚有材。”湖南人爱这么告诉访客。这是取自长沙的岳麓书院大门上的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建于公元976年北宋时期的岳麓书院,在南宋理学家张栻、朱熹、王阳明等大师云集讲学之后,成为中国一个寻找经世济国学问的学术重镇。

岳麓书院影响深远

千余年来岳麓书院对湖南的影响巨大无比。湖南人有一种在最困顿的时刻另辟生路的神奇能力。近代,走出书院大门而撼动世界的名人就是毛泽东。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名臣,自不在话下。清末民初的革命党人黄兴、宋教仁、蔡锷、梁启超,也都曾受教于岳麓书院。戊戍变法失败后宁可让慈禧杀头也不逃的谭嗣同,更是出自岳麓书院。

爱国也爱求学问,能文又能武的历史名人,湖南人能神气地列出一长串。

湖南人笑说,他们经济发展不好,没出经济学家,因“湖南人才忧国忧民,都忙于政治和革命”。

不过,他们也会眨眨眼,得意的说:“现在主管全国经济的人是湖南人——朱镕基”。

是的,惟楚有材。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