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人物春秋—爱国女杰杨令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山水毓灵秀”。河埒镇地区,钟青山兮媚秀,浩波之雄阔,宜辈辈代代都有好男儿、大女子,为乡里争光,为国家梁栋奇才,为世界增彩。

二十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已由希特勒执政,施行法西斯专政,成千上万地屠杀国内犹太民族及他指为“劣等民族”的无辜人民;向外则穷兵黩武,制造种种借口大肆扩张,屠杀战败国人民,掠夺资源财产。法西斯德国上空血腥弥漫杀气喧天。当时当地,有谁敢背后有半个字非议,就会有身穿黑衫佩白骨骷髅符号的盖世太保,抓去集中营毒气室,剥皮制沙发、灯罩……然而,就有当时为白种人视为低等种族的黄种女子,敢在德国柏林写了“致战争贩子”,称希特勒为“魔王”,送交希特勒亲看———如此人物,世上能找出几个?这样的奇女子,岂非“大女子”!题诗致杀人魔王希特勒的黄种女子,就是中国人杨令女士。

杨令女士(1887~1978),为河埒镇大箕山村东管社人。著名爱国人士,画家。她童年时代就颖悟过人,喜欢背诵古典诗文词章,并时时习而有作。及长,喜书法绘画,从江南名画就无锡人吴观岱先生研习山水画,日日勤习无虚辍,技艺日进。吴观岱对她的绘画天才十分赞爱,称“为画渊然,穆然,无不效法正宗。”

后来,杨令考入上海务本女校读书,爱好体育运动,曾获上海当时的一次“中学生联合运动大会”女子跳栏冠军。毕业后,杨令放弃优裕舒适的家庭生活,曾到江苏如皋一小学和南京女子师范执教过一个时期。青年时代的杨令,受时代革命思想影响,追求妇女的自立与自由。她特别仰慕秋瑾女士,将之为自己楷模,最爱吟诵秋瑾“英雄亦有雌”之句,并说:“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求艺不可。”

杨令有志于诗文书画之艺,青年时代即已成名,当时,登门求其字画者接踵于门;慕其才貌求婚者亦甚众,连前清状元,著名实业家张也曾托媒为其子求婚,都一一为她拒绝了,杨令自誓“壮志末酬,誓不成家”。后逼于父母之命,与江苏常州李姓子成婚,但是,在完婚之夕,她以针密缝内裤,灯下与新郎推诚长谈,陈述了自己的志向与决心,新郎深感其志,深敬其人,同意分飞,各自奋斗,以成就她的志向。后来她终身未曾再婚,全力致志于诗书画艺。

民国初年,杨令20岁,随兄长去北京,继续拜名家为师,曾从樊樊山、林琴南、陈师曾等大师学艺,画艺大进,曾在北京办过个人画展,时人有“杨家小妹志气高”之句赞誉她。齐白石曾在她临摹陈师曾的画上题诗曰:

开图足可乱师真,夺得安阳石室神。

地下有知应一笑,倾心俗世有传人。

得诸名家推荐,杨令入故宫古物陈列所当画师,临摹藏画。1925年,她携自己作品远渡重洋,去美国费城参加博览会。归国后,因她所临的“历代帝后画像”在沈阳故宫博物馆展出,她被该院聘任画师,并兼东北特区美术学校校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令

困在沈阳,日军当局曾派女间谍以名利诱她为日方服务,遭到她的严厉拒绝,她作诗明志,有“誓不降日”之句。1934年深秋季节,杨令为脱离占领东北的日军魔掌,由德国驻哈尔滨领事介绍去德国柏林举办个人画展。杨令放弃房产,将心爱的书画妥存后,只身北出塞外,入蒙古,经西伯利亚转程欧洲,沿途感慨国事,赋诗述志。并将其即兴作画所得之润资,悉数汇寄上海救国会,捐献给东北难胞。

杨令到达柏林时,正值柏林联合画展期间,德国文化部邀她将作品在联合画展上展出,杨令不得不应付地送了几幅花鸟画。德国“元首”希特勒自己也当过“画家”,于是也去画展参观,见了杨令的画作深感兴趣,授意有关官员购下,并要画家在画上签名———遂有杨令在画上题诗痛骂希特勒之事,待希特勒命翻译译出后,大怒,令党卫军抓人,那时,杨令巳在华侨护送下先一步安然离境了。

1935年,杨令回国到故乡祭扫祖墓和探亲后,亲友在太湖边为她送行时,她题写了“翠微嶂”三字,勒石在鼋头渚湖边石上(今“太湖佳绝处”坊门前数十米处),为故乡留下了一个永久的纪念。

1936年后,杨令定居美国,执教于太平洋大学,华盛顿大学,同时自设“杨令画室”,教书授画,以宏扬中华传统悠久深厚的文化艺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她历尽艰险,将寄存在沈阳的玉器、书画等艺术精品运到美国,妥存于银行保险箱。以后四十余年中,多次拒绝外商的高价收买,立意等待适当运回祖国。

全国解放后,在美国的杨令多次辗转致信给宋庆龄、章士钊、李德全等人士,呼吁早日恢复中美关系。1964年退休后,在美国卡麦尔城开设画馆。七十年代初,她致信周恩来总理,表达了强烈的返国定居愿望。然而,由于当时国内正处动乱时期,她的愿望未能实现。其间,多次写信给1927年取得了联系的侄儿杨通谊,屡次表示望在“耄耋之年,叶落归根,重返故土”。在1975年的一封信中说:“愿回乡久住,献金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在家乡造屋数间,一池一亭,安度晚岁。”信末还写道:“我是爱国一片热忱,盼望天从人愿。”挚挚爱国、拳拳爱乡之所情,溢于言表。然而,青年壮志已得酬,晚岁深愿唯乡愁……1978年,这位爱国爱乡的国际级名画家杨令老人,寂寞地告别了人世,以9l岁高龄在异乡的美国卡麦尔城寓所逝世。

杨令女士生前曾多次要把自己一生的精心杰作和收藏的文物捐献给祖国和家乡,1973年11月,曾分别给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写过信,表示回国和捐献文物的心愿,邓颖超同志曾立即要求有关部门协助,从而使老人的心愿得到实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没有能得到解决。后来,她又把这心愿写进自己准备的遗嘱。1980年,她的侄儿杨通谊和夫人荣漱仁去美国为姑母杨令清理遗物遗产,发现了信稿和遗嘱。1982年,杨通谊夫妇又去美国,在我驻美大使柴泽民同志的帮助下,终于将杨令女士的遗物全部运回她一生眷恋的祖国和家乡。根据杨令的遗愿,杨通谊夫妇将文物珍品中的宋代玉瓶(高45厘米),宋代玉龙凤瓶(高30厘米),明代黄玉文殊像,翡翠镂空雕花鸟花瓶,水晶钵,象牙球等7件;书画中的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清慈禧太后等15幅她所临摹的历代帝后画像,捐献给故宫博物馆。其余的书画、诗文等捐献给家乡的无锡市博物馆,并将遗产悉数捐献,作“杨令基金委员会”基金,用于发展我国的通讯事业。老人的心愿终于得到了最后的实现。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