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史海钩沉—李秀成的司令部茅塘桥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时间到了1863年(清同治二年,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太平天国革命形势已面临危急关头。先是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9月5日,长江中游重镇安庆府被曾国荃的湘军攻破,丧失了天京(南京)的上游屏蔽,使清军能长驱进犯天京。1862年5月15日,英王陈玉成在安徽寿州被叛徒出卖,被俘,6月4日在河南延津西教场就义。1863年6月3日,翼王石达开兵败四川大渡河 ,请降,被杀。从此,太平天国主要靠忠王李秀成支撑大局。他转战于安徽、江苏两省,天王洪秀全又时不时召他去天京商谈。

1863年1月17日,省城苏州的外围常熟由于叛徒投清而失陷。接着太仓、昆山相继失守,省城苏州危急。据罗尔纲先生所著《李秀成自述原稿注》记载,李秀成自述说:“苏州、太仓、昆山、吴江等处俱被李(鸿章)抚台请鬼子打破。那时九帅(曾国荃)破雨花台,京城惊乱,主不准我下苏杭,奏三求四,亦是不从。苏、杭各将告急,日日飞文前来,不得已,又以启奏,我主及朝臣要我助饷银十万两,方准我行。后不得已,将合家首饰以及银两交十万。我主限我下苏、杭四十日回头,银不足交,过期不回者,依国法而行。”在苏州失守前夕,“那时我在苏州与洋鬼开仗,连战数日,胜负未分,两不能进……然后亲引军由阊门到马塘桥,欲由外制,暂保省城,将军屯扎马塘桥,意欲回京奏谏,请主他行,不守京都”。据参加太平军担任教练的英国人哈口利所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王维周译)第三十三章记载:“潮王(黄子隆)告诉我,总司令现驻无锡和苏州中途的马塘桥,此地居太湖岸边,为战略上要地”。又据黎世清译贺翼柯著《戈登在中国》第四章记李秀成的驻军说:“在苏州和无锡之间的马塘桥驻有一万八千人,由此,忠王的军队可以袭击运河岸上的清军侧翼。”

那么,马塘桥在什么地方呢?据1979年出版的《中华文史论丛》第三辑发表的董迟同志所著《李秀成自述中的马塘桥考》介绍,马塘桥即无锡县境的茅塘桥,西距无锡县城三十余里,东距苏州六十余里,坐落在伯渎北岸,从现在的锡山市地图来看,处于梅村镇、鸿声镇之间,现属梅村镇茅塘桥村。董迟同志在1978年6月曾亲自去考察,当地老农把茅塘桥还是说成马(m u)塘桥,问他为什么,老农回答:“伲俚(我们)祖上就是这样读的。”原来李秀成把茅塘桥写成马塘桥,是根据当地农民的乡音书写的。

1863年9月份开始,苏州已经三面受清军包围,仅依靠运河一线与无锡相通。李秀成为了要坚守苏州,调集了四五万大军,组织锡金反击战,从9月下旬到11月下旬,历时两月,战斗规模庞大、激烈,坊前、梅村、大桥角、茅塘桥是双方争夺的战略据点。茅塘桥是李秀成的指挥司令部。但由于“内忧”——天王对他已不大信任,“外患”——到处出现叛徒,李秀成的斗志不足,指挥不当,仅能守住伯渎沿河的几个据点。12月4日,叛徒献城投敌,省城苏州失守。《李秀成自述》说:“失去苏省,那时正在马塘桥。闻失省之后,我即上常州,到丹阳屯扎。”从此,局势更趋严峻,无力回天了。

茅塘桥作为太平天国革命短期的临时司令部的历史,被湮没了一百多年。倒是李鸿章在同治二年十月二十二日的奏稿《攻踏苏州城外贼垒折》中,早就把茅塘桥视为“忠逆贼垒”了。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