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文化艺术>> 武术竞技

武术竞技

感悟:追求传统武学的最高境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感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这是学界已经成为共识的见地。作为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统武术,必然受到这一文化特性的影响。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为什么能够形成如此庞大的体系,为什么能够形成如此种类繁杂的不同风格的拳术套路,为什么在同一拳术理论和拳架基础上会出现如此差异的演练风格等等,这些问题时常在习武者的大脑中出现,并成为传统武术发展中一种没有定性答案的问题。就此,我们长期在进行着思考,笔者认为结论是:“传统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感悟”。因为,只有个体间不同的感悟结果,才可能形成传统武术现今发展的局面。也正因为不同个体对同一动作、拳术的不同感悟才会形成招式中我们常说的“一手多法、一法多用”、 “形同而意不同”的传统武术演练风格。传统武术的技术学习和无计其数的练习在传统武术技术的掌握过程中尽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武术,特别是传统武术的感悟确实是唯一能够使传统武术技术达到一种境界的必要条件。感悟是一种思考,更 是一种体验;是习武的必须,也是提高技艺并使其达到登峰造极的唯一途径。
  在传统武术的众多谚语中,关于感悟的深刻概括是非常之多和精辟的。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这里的修行、意会不但指练习、练习的次数,而更直接地阐述着一种武学思想即感悟。修行、意会和感悟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近似的释义或者说有着必然的内部联系。从传统武术的几大流派中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孙禄堂八卦拳学中的“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形意拳中的“不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致”,少林拳法更是受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顿悟法影响,提倡“尚静悟、贵解脱,无往生心,在超时空非逻辑的精神状态中实现绝对超越,进入佛性本体境界。其重视的也正是整体的、感性的直觉感悟”。“感悟”的确是传统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术”与“道”这两个字意而言,“术”是“道”的基础,而“术”提升为“道”,“感悟”是其必然的过程。所以,在追求传统武术技术和境遇最高的传统武术家的养成过程中,感悟始终是他们的修炼方式。
  感悟不单单是练习,它是建立在名家大师指导前提下的习武者自身具有刻苦训练基础上的,将传统武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内容所进行的枯燥的习练基础上的。感悟不能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宽泛的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精神。它首先应坚持“一日练一日功”、坚持“拳不离手”的习练习惯,更应坚持“无时不思”的感悟原则。
  感悟是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应始终坚持将简单的招式和动作在感悟的过程中复杂化,同时将复杂的动作招式在感悟的过程中简单化,这是传统武术感悟的第一步;其二是对动作攻防意义的感悟,也就是应该理解传统武术动作的攻防意义。传统武术中的每一个动作的攻防,不单是只防不攻,或者是只攻不防,对动作攻防的理解应始终坚持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的辨证意义,感悟动作攻防互换中的技巧,这是传统武术感悟的第二步;第三,也就是传统武术感悟中的关键阶段,即尽可能在对动作感悟的基础上实现“明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的目的,真正实现从追求有形动作的规范、熟练到追求动作的自然和无形,特别是传统武术的“以直求曲,曲中求直”辨证思想的形成。
  对于传统武术的感悟,还应极力强调对传统武术理论的熟练掌握,也就是所有的感悟应首先建立在拳理上,在此基础上的感悟是需要博采众长的,是需要传统的文化,包括兵法理论、哲学基础、心理学理论等等。独具一格的感悟还应是建立在自身的身体基础上的,传统武术中的高技艺的形成,总是能够体现在鲜明的个性上的,这里也应该包括身体形态的个性与技术个性、知识个性和思维个性
  的并存和应照。感悟的途径和过程是由松散、支离的知识积累,到具有个性体系的完整技术形成,并逐步上升成具有哲学内涵基础上的新拳法和拳理,进而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武术理论的过程。
  感悟是需要时间和智慧的,传统武术的感悟是忘我的体验,也是一个无法解释的东西,正如所有的前辈高人们都在宣称“自己技术不如先前”—样,感悟是无止境的,而这种无止境的感悟,也许才是传统武术的魅力所在,才是追求传统武学最高境界的必然途径。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