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

“栽树立誓”潘安庙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翻看《洛阳市土地志》,看到吉利卷时,见有记载:洛阳市吉利区治戌村南有一营花寨,距今1700多年,寨中有一千年古柏,据传60年转一次枝,即原来绿枝渐渐枯秃,另一枯枝又慢慢复苏,长满绿叶,故称“转枝柏”。古柏历经千年已属罕见,况且它的枝干又随人世轮回,更加令人称奇。一天闲来无事,我寻到治戌村南,果见一棵古柏树生长在村边崖壁上,树高约6米,有两抱粗,向南倾,树根裸露粗壮,树干畸曲,条纹万状,枝杈枯秃,只有东南一枝绿叶繁茂。树下东南西三面为砖砌高崖,树南有方形砖门墙一座,中间镶“南天门”石门。树下有一石碑,刻有“西晋潘安植柏”六字,仔细看碑文后才知,“转枝柏”生长的地方,相传是潘安官衙所在地,除了这棵长寿的柏树,别的遗迹都没有了,仅有后人修建的一座庙宇纪念潘安。我站在“转枝柏”下,看到古柏树根上拴着许多红丝线,柏树枝上系着红灯笼和褪色的蓝绸。听村民介绍说,红丝线是“拜干娘”的,红灯笼是还愿的。柏树灵气大得很,百里外的人都来“拜干娘”。

潘岳(公元247年—300年),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潘安32岁时被贬到了河阳(吉利古称河阳)。看见这里南临黄河,北靠邙山,中间是一片平川沃野,地方不,就是老百姓太穷,怎么办呢?他想起古人治世格言:“五谷宜其地,六畜宜其家,瓜瓠荤菜,百果俱备。”根据半丘陵地区十年九旱的特点,开始号召百姓广种桃李,绿化荒山。相传潘安治理河阳十分出色,老百姓对潘安十分拥戴,有数位老翁受众乡亲之托,献翠柏一株,并附五言诗一首:“根深枝叶翠,河阳百姓心,岁岁盼峥嵘,代代留芳馨。”潘安看罢大喜,挥锨挖坑,浇水施肥,将翠柏植于官衙前面,并在柏树前立誓必做清官。

潘安生活的汉末魏晋六朝时期是中国政治黑暗、社会混乱的时代,潘安在河阳何为?史书上只简单一句:“频宰二邑,勤于政绩。”至今在河阳故地,潘安故事仍繁多美好。

潘安当官也许有一些政绩,但与他的美貌相比则有一些逊色。潘安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而这个美男子是河南人,这确实让外省的一些人感到意外,让河南人感到兴奋。潘安的出现,佐证了河南也不乏美男子。

潘安之前之后,包括和他同一时期都有许多美男子,为什么只有他是美男子标志?经过查阅,有学者提出了一种解读,潘安家庭生活注重伦理道德,孝母有名,对亲朋感情真挚,人情味很浓。潘安一生对妻子非常专情,两人从订婚到完婚,经历了17年,感情极好,这对情侣做到了矢志不渝,这是非常动人的。对潘安这个常被女子“掷果盈车”、“萦手于道”的大众偶像而言,如此专情,尤其不易。妻子死后他写的悼亡诗情感真挚,影响久远。爱情本是永恒的话题,不朽的作品也成就了作者不朽的声名,这也许是他成为美男子标志的另一深层原因。

作为美男子的标志,潘安颠覆了河南人厚重而略带土气的形象。千百年来,他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顽强地活在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古今小说中。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