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

湟水源头护渠人

繁体中文】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3日   阅读: 次   【以稿换稿

夏日的湟源,青山列屏,绿水环乡,草木葱茏,万物争荣。


从县城驱车一路迤俪南行,波航乡山坡上的层层梯田麦浪叠翠、菜花泛金,灌木成片,植被碧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穿行于阡陌交通、林木繁茂的山坡沟壑,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铅灰色脉络纵横交错,不时隐显于绿荫密布的山山坡坡,这便是被当地人民亲切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的——南山渠。1996年建成运行的南山渠将生命之水通过一条条干渠、支渠、斗渠使童山秃岭涂满了充满希望的绿色!这纵横交错的脉络浇灌着湟源山川,滋润着湟源之民。


站在南山渠旁道路上俯瞰,大山褶皱中大史家村屋舍俨然,饮烟袅袅。该是吃午饭的时候了,渠旁一位挥锹铲沙的老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他须发皤白,面容清癯,黧黑的额头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


老人就是南山渠第七管理段合同制管理员颜生林,68岁高龄的他在南山渠整整守护了十几个年头,管理段职工和南山渠受益农户的双重身份,使他对南山渠有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情愫!望着层叠的梯田和蜿蜒的渠道,老人打开了话匣:“没浇水前,一亩地只能打三、四百斤粮食!有了南山渠,梯田都浇上了水,如今亩产打七、八百斤不成问题……”指着梯田里丰收在望的庄稼,老人感慨万千:如今水有了、山绿了、吃水不用出门,种田不靠天爷,村民们有的搞特色种植、有的搞牛羊育肥贩运、有的外出打工……挣钱的门路越来越广了!


顺着渠道延伸的道路铺满了细沙。几年来,在他分管的这条渠旁道路上,整整4公里长的路面铺满了老人从山下用牛车拉来的沙子。平整的路面与老人单薄的身体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位年届古稀且身患心脏病的老人,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每月240元的微薄工资当然不是他这么拼命干的理由,他完全可以在家中养上几头牛或猪,收入肯定比工资可观!十几年的护渠生涯,他又经历了多少个顶风冒雨的日夜?承受过多少次巡查堵漏的风险?老人不愿谈起!


注视着这条63公里长的铅灰色长龙,老人脸色凝重:这可是我们湟源县2万多人的生命渠啊,我一定要把他看护好!


伴着深深的感动,我突然明白了湟源县为什么会多次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水利建设先进县”、“造林绿化百佳县”的桂冠,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颜生林一样不计得失、奉献不已的水务人。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