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藏文化

藏文化

雪域史话之唐蕃和盟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统治整个中国的是大唐,吐蕃称唐朝为上国,唐朝视吐蕃为藩属。尽管他们之间有过不少的纷争,但总的来说,政治上通好各盟,经济上互通有无,平民百姓像走亲戚一样来往。

特别是文成、金城两位公主先后与两位赞普联姻,促进了汉藏两族的亲情,沟通了唐蕃之间的友谊,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从此,吐蕃赞普总是称唐皇为舅父,说自己的外甥,唐蕃关系是舅甥关系。赞普梅阿充上书唐皇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据不完全统计,200年间唐蕃双方互派重臣和使团152次,差不多一年一次,主要任务是和亲、通好、议事、会盟、馈赠、慰问。双方这样频繁地互相来往,把唐蕃两族的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所以,从长安到拉萨的道路,被藏族人民称为“友好的道路,幸福的金桥”。唐朝大臣独孤在给吐蕃赞普的信中,用16个字准确而形象地描述了唐蕃之间友好的情形:“金玉绮(纟肃),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

在唐蕃关系中,引人注目的一个内容,就是和盟。和盟差不多与和亲一样重要。双方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派出重要的使臣,到对方的都城进行盟会,重申友好,调整关系,建立更加巩固的联盟。汉藏史书上记录得最为详细的是:唐蕃间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和盟——长庆和盟。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赞普赤祖德赞·热巴坚彝泰七年,吐蕃派出礼部尚书论纳罗率领使团到长安请求和盟,得到唐穆宗的允许。由宰相等17位大臣于当年10月在长安城西的兴唐寺,与吐蕃代表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和盟典礼。在仪式上宣读盟文,歃血盟誓,永结友好,商量社稷如一,永不离弃。

第二年春天,唐皇派出大理卿刘元鼎为会盟使,刘师老为副使,在论纳罗的陪同下,离开长安,经兰州、青海、拉萨抵达赞普热巴坚夏天营帐所在地雅隆琼结。刘元鼎在笔记中详细记载了会见赞普和进行盟誓的情形:赞普的营帐高大豪华,相当于一座帐篷城,周围是执刀荷戴的卫士。赞普热巴坚高坐盟坛,大约十七八岁,年轻英武。他头缠彩色绸巾身穿白色大氅,腰挂黄金宝剑,脚蹬五彩毡靴。他的右边站着僧相章卡·白云,其余的大臣、将军、酋长都坐在台下。藏王会见大唐使臣后,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行酒布菜都按照唐朝宫廷的规矩,乐工还演奏了唐朝宫廷的各种乐曲。接着,会盟仪式开始,僧相章卡·白云用藏语宣读盟文,同时有人翻译成汉语,双方按照传统的方式歃血立誓,章丘·白云因为是僧侣,没有歃血,便头顶佛经为誓,然后是盛大的庆祝活动。

第二年,即公元823年,唐蕃双方再次举行隆重的立碑典礼,在拉萨东面的哲堆园树立高大的长庆和盟碑,又称甥舅和明碑。唐朝派太仆寺少卿杜载等人参加。这块碑今天仍然高高耸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碑上汉藏两文仍然清晰可见。东西两面为汉藏文盟文,南北两面记载着当时唐蕃双方参加盟誓大臣的名字,昭示着民族团结,万代和好的永恒主题。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