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

程旼的故事(二)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三、进谏惹祸端

眼看刘宋江山难保,程旼日夜心急如焚,他抛开文人学士不干预朝政的陋习,冒着舍弃身家性命的危险,毅然多次上疏宋孝武帝刘骏,建言治国之策:“对外应以和,对内应以仁。”和,即指与北朝之北魏以和为贵,和睦相处,偃旗罢战,让百姓得以喘息;仁,即对内要实行仁政,主张“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之仁政耳。”另,在对待皇室、宗室、臣子的问题上,也应采取“亲亲为大,相互亲爱”,不要动辄刀光剑影,杀戳不止。程旼的上疏,激怒了暴虐无道的宋孝武帝,他一怒之下,非要杀了程旼全家不可。此事让侍中谢庄得知,多次劝解宋孝武帝请息雷霆之怒,程旼本是一番好意,为了宋国江山,只是方法不对,就让他辞官去吧,放他一条生路。宋孝武帝准奏。

程旼辞官在家,整日里愁思不断,乃至夜不能寐。其夫人夏氏及三个儿子轮番劝解,仍无济于事。对于辞官一事,程旼一则以惧,一则以喜。惧者,此事是否就此了结?有无后患?他深知当今皇上骄奢淫逸,骄横跋扈,操纵国家权柄,手握生死大权,把天下当作自己一家之天下,不顾千百万民众的疾苦,随意剥夺,任意杀戮,弄得国将不国,民不聊生,真乃天下之独夫。程旼生怕偏狭多疑的宋孝武帝一时变卦,又将大祸加在自己身上。喜者,远离庙堂这块是非之地,辞去官职,一身轻松,不再过伴君如伴虎的日子,不再担惊受怕、提心吊胆,也不用看上司的眼色行事,不再听官场之间拨弄是非的声音,不再想同僚之间的互相倾轧。

此时,程旼还想起东晋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先生。陶渊明去世时,程旼只不过七、八岁的小儿,但常听祖父讲起陶先生之事,从小就十分仰慕陶先生之为人。此时,他已动了学陶渊明退隐山林之心。

南朝刘宋大明八年(464)夏季,程旼在建康家中彷徨、煎熬之际,听到了宋孝武帝刘骏撒手西归的消息,16岁的太子刘子业继承帝位,是为前废帝。

刘子业做皇帝不到一年,便搞得天怒人怨,众叛亲离,被部下杀死。刘子业的叔叔、宋孝武帝之弟、湘东王刘彧即位称帝,是为宋明帝。宋明帝刘彧即位不久,其侄儿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起兵反对,一时烽烟四起,应者云集。

四、谋求繁衍发展之地

面对南北两朝的长期对峙,刘宋政权的内乱不息及自己在官场上的突然失意,程旼越来越想离开建康,离开江南,避开尘世的喧嚣,避开官场的纷扰,寻觅一处陶渊明先生所描绘的桃花之源,作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安身立命、繁衍发展的基地。但迁向何方?搬至何处,程旼反复地思考和斟酌:

首先,程旼否定了北迁中原的打算。自从南朝刘宋元嘉十六年(439),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终于形成南北对峙的大格局,并因此而引发了连年的相互攻伐,民不聊生。南朝宋国刘彧泰始三年(467)正月,薛安都以彭城降北魏,南朝刘宋开始失掉淮北四州及豫西、淮西等地。接着东徐州、兖州又降北魏。北魏攻陷东阳,南朝刘宋又失掉青州、冀州等地。此时,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正是硝烟遍地、烽火连天的战场。看来,此种情况必将长期持续下去,北迁中原,无异于飞蛾扑火,乃至粉身碎骨。

其次,迁往西南也不可行。西南地区,如云、贵、川等地,均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由于历史上中央政权处理失当,致使汉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难于化解。而且,这些地方开发较迟,经济相当落后。如迁至该地,则难于生存。

再次,迁往建康东部诸郡更不可取。除了东部诸郡濒临茫茫大海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起,东方诸郡连年大旱,米贵如油,百姓饿死甚众。接着,南朝刘宋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465)8月,尚书柳元景谋立江夏王刘义恭事泄被杀。9月,前废帝刘子业杀新安王刘子鸾,又私开铸钱,钱货混乱,斗米万钱,致使商贾不行,民生凋敝。11月,晋安王刘子勋起兵反于江州,诸郡又多响应。当月游击将军阮佃夫等又杀前废帝刘子业,立刘彧为帝,开始了统治集团新一轮的骨肉相残,及臣下弑君选帝的混乱局面。南朝宋明帝刘彧泰始二年(466)5月,刘子勋称帝于江州,徐州、吴郡等太守纷纷响应,致使四方贡赋尽归江州。8月,宋明帝克江州杀刘子勋。10月,刘彧杀兄弟、陆安王刘子绥等13人,并将宋孝武帝之子全部杀死。这种复杂多变的皇室内部骨肉相残、君臣互忌,必然引发株连事件。这些,都是程旼不愿看到及难于适应的事情。

长江以北、以西及以东均不可行,程旼把视线盯在了长江以南,特别是岭南东部地区。粤省地处南疆,北负五岭,南临大海,史称岭南。此时的岭南,远离中原和江南,是皇权鞭长莫及、暂无战乱之地。特别是岭南的东北部,又与闽、赣接壤,且离粤之番禺(今广州)、赣之豫章(今南昌)、闽之治城(今福州)相距甚远,程旼心想这一地区有可能是世外桃源、避乱胜地。

程旼还从查阅的许多史料中得知: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全国主要地区,而岭南并未归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兵50万,分成5军,由任嚣、赵佗统率一军,约10万人,进入岭南之粤省,任嚣为南海尉,手握政治、军事等专制一方的大权,赵佗为南海郡龙川县令。为了长期戍守岭南,赵佗还上疏秦始皇,要求派3万名中原女子到岭南为驻守将士“缝补衣服”。最后,秦始皇派了1.5万中原女子去了岭南。这些女子自然成了岭南将士的配偶。秦末,天下大乱,赵伦秉承任嚣遗愿于公元前203年宣布成立南越国,并自立为南越王。南越国之疆域,基本上与秦在岭南所设的桂林、象郡、南海三郡的辖区相当。越佗为了和睦百越,促进民族的融合,大力提倡汉越通婚。程旼感到,从秦王朝发兵平定岭南至今也有七百年左右的时间,粤东北地区也许留下了不少汉越通婚的后裔,自己的家庭去到那里,也许不会感到孤单与寂寞。

于是,程旼把家族南迁到岭南之东北地区的理由与设想,反复与家属和族人商量,最后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便决定水陆兼程,由赣入粤。<>< p="">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