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清末“常胜将军”傅振邦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傅振邦字维屏,号梅村,山东省昌邑市虫埠村人。生于嘉庆年间(1814),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毕生与太平军、捻军周旋,转战十三省,为巩固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咸丰帝赐名绰克图托巴图鲁。纪连海先生作客《百家讲坛》讲鳌拜时曾作过统计,清朝296年共封过59位巴图鲁,平均每五年才有一人。

傅振邦出身武门簪缨世家,7岁入学,文修儒学,武习骑射。19岁参加地方州府考试名列榜首,道光十三年(1833)中武举,十六年中武进士,钦点为御前待卫,擢乾清门行走。咸丰初,捻军起义华北,京畿危急,时局动荡,傅振邦受命出任军职,从湖南长沙协中军都司开始,在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河南、云南以及直隶等省为武官,领兵作战,历任中军参将、副将、总兵、巡抚、记名提督、提督直至总督。

据《清实录》、《清史稿》及相关资料记载,傅振邦历经大小战斗数百余次,作战英勇,屡建奇功,堪称捻军的克星。咸丰三年,随钦差大臣向荣,由湖北武昌剿捻东下,一路势如破竹。其后的同治年间,又有徐州附近阎圩、浍南击溃捻军刘添祥部八万的大捷;后转战山东,随僧格林沁大举进攻淄川、白莲池,破该地区贻害一方的xj组织。再后,增援蒙城等地,解蒙城之围,擒叛臣苗沛霖等……转战十几省区,连连攻破敌匪营垒,保一方安定,被朝廷和军中誉为“每攻必克的常胜将军”。其时,西部捻军业已荡平,李鸿章奏请皇帝予以优叙,同治八年授傅振邦直隶提督,兼任官军团练钦差大臣,督管古北口军及京师九门提督等要职。关于这位晚清名将,见于通常史料不多。但有些记载却又难得一见,如同治十一年曾国藩病重期间曾短暂署理过直隶总督一职,在台湾故宫清史档案则有记载。

傅振邦戎马一生,战功卓著,屡败捻军及其他匪团xj,保境安民,故而受到江南百姓欢迎,亲切地称其“傅大帅”。在清末文臣贪贿,武将畏敌怯战的局面下,傅振邦的作为堪称奇迹。原因何在?有关文献对他的评价是:文谋武略兼备,忠诚淳厚,功勋累累而从不自宣,德行端正与人为善,从不夺势争功,因而备受朝廷和重臣曾格林沁、曾国藩、李鸿章、翁同龢、丁宝桢等人的尊重。朝廷拖欠他的军饷,他就组织官兵生产劳动以解时艰,劳动还强身健体,磨炼负重和耐力,也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他带兵有方,作战勇敢,传说他所用硬弓三个兵丁不能拉开,能双手持火枪击敌。人称他胆大如斗,心细如发,善于把握战机。咸丰十年与捻军激战苗村时,捻军步骑数万潮水般汹涌而来,傅军少,人皆惊惧欲退。振邦立马阵前,巍然不动如磐石。敌箭如飞蝗,他的黄骠马中箭倒地,傅立即换了一匹枣骝驹,仍然昂立。一面严令各队,稳住阵脚。冷静观察发现敌主将位置,突率精锐果断出击,将敌击溃……

傅振邦对慈禧涉政素有成见,以年事已高奏请外调,钦命任湖北提督。光绪九年(1883)枪伤复发,奏请回籍疗养,同年四月病逝。死后殊荣显赫:御赐全葬、御赐祭文、御赐墓志铭,御谥“刚勇”二字。并敕封建威将军,荣禄大夫,宣付国史馆为其立传。附祀京师昭忠祠。光绪十四年,在山东昌邑原籍建立专祠,列入官方祀典,山东省地方官员前往致祭。

对于傅振邦的历史评价,可谓褒贬不一。曾称他为满清的忠实鹰犬,主要依据是镇压太平军与捻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文革”期间他的陵墓被掘,故居亦被拆除。近年他的故居遗址亦被当地政府确定为历史文物而受到保护。

手机扫码后也可查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