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墨精要>>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吴文化

吴文化

人物春秋—江南名士刘继增

以稿换稿】  作者:佚名   发布:2015年04月15日   阅读: 次  【繁体中文】【   

清末民初,无锡历史上人才辈出。可是,有一位真正的学者却一直被人们忽略,以致被遗忘了。那就是刘继增(1843-1905年),字梁渔、长高,号石香,又称寄沤。平生不以科举为念,穷毕生心力钻研学问,晚年更是杜门不出,搜罗金石,考订古籍,乐此不疲。著有《寄沤文钞》、《寄沤诗钞》、《寄沤词钞》、《惠山竹枝词》和《忍草庵志》等著作,编著参订有《南唐二主词笺》、《泰伯梅里志》等,而他又精通书法丹青,故俞曲园又有“诗书画三绝”的评语。因为刘继增晚年居留沪滨,身后著作散佚严重,因此今天后人已经难窥全豹了。但仅就所能见到的遗存,也已经称得上丰富。

刘继增的书法我见过不少,行书瘦劲秀媚,很得李北海的神髓。严毓芬在《寄沤文钞˙序》中记述:“余少时读书城东钱氏之漱芳书屋,日莫课罢,偶从朋好至酒楼,见横额一颜曰:‘酲红’,字绝秀劲,末署寄沤二字。余不知谁何,询同座者,曰:此吾乡宿儒刘先生石香也。”刘继增三十一岁时适逢老师杨芝田八十寿庆,受命在老师的小照上题跋,当时与吴大徵齐名的书法家常熟杨沂孙看到后赞叹有加,竟写信要求刘继增惠赐书画,他们从此开始了笔札投赠。《寄沤诗钞》中有《为杨咏春观察沂孙画菜》诗,记录的就是这段笔墨因缘。关于刘继增的绘画,我见得少,但他师从杨芝田多年,功底当然可观。光绪四年,河南山西一带水灾,刘继增和老师一起发起成立锡山书画社,他曾作松鹰大帧助赈。《寄沤诗钞》收录多首题画诗,对自己的绘画多次涉及。刘继增的诗词大都收录在诗钞和词钞中,格调清新,自然生发,并无常见的竭蹶生涩毛病,尤为难得的是没有清人诗词常见的头巾气,境界高出时辈多矣。刘继增与常熟诗友俞钟颖、俞钟诒交好,时有唱和往返。当时在常熟酬唱的还有诗人陈有庚,刘继增字梁渔、陈氏字昆渔、俞钟诒字尚渔,因此有“三渔”的美称。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前夕,游幕天津的刘继增先期南下,秋天就到了常熟来访诗友,并见到了俞氏的舅舅,其时正被责令闭门思过的文坛宗主翁同和。俞钟诒记述:“闰中秋日,苍茫风雨。与君笠屐谒吾舅松禅先生。先生极器重之,遂为禅渔联唱发端之始焉。”当日拜谒翁同和后,俞钟诒就作诗纪念,翁同和读后就写下《无锡刘石香继增调卿好友也,庚子闰中秋冒雨过访,调卿有诗,因次其韵》两首,对刘继增很为推崇:“九龙祠下我频游,第二泉边辄滞留。此去累臣同屈贾,敢将余子比曹刘?空山风雨三椽屋,满地江湖一叶舟。莫咏转篷攀桂句,天涯何处是中秋!”“今雨还同旧雨来,愁颜暂逐笑颜开……自有性情敦古谊,岂因诗画掩奇才!挹青小楼才容膝,却作元龙百尺猜。"”翁同和在诗中作注脚道:“石香,江南名士。通达古今,兼工诗画。”可以看出,诗人们的这次拜访曾给了翁氏坟堂里深陷孤寂恐惧的翁同和最后一丝欢乐,而他对刘继增的器重也显得那么由衷。他以一个饱经风霜和洞达世情的老人的眼力,看透了这个江南名士所具有的绝非仅仅是能诗能画的雕虫末技,他还有未曾发挥的“奇才”。刘继增得到翁同和的诗后也依韵唱和了两首,对于前辈的嘉许,他自然是心存感激的,并表达了请益讨教的心志:“欲傍层楼事宏景,西山猿鹤莫相猜。”对于翁同和第一首诗中流露出的苍凉悲怆,刘继增将诗境一转:“最是后凋松柏好,满天落叶不知秋。”也可以看出他凌厉的才气与豁达胸襟。

自古往今,多少才人未尽其才!刘继增到底是没有机会再显示他的才能。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就是连他的诗画技艺也要全忘光了。

【来源:网络整理】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