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家园>> 文史撷英>> 地域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以稿换稿】【繁体】  作者: 佚名   来源: 网络整理   阅读 次  【    】【收藏

“我从山里来,

带着兰花草。……”

唱着这首轻松愉快的流行歌曲,谁能想象得出歌词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已故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胡适先生。也许喜欢唱这首歌的年青一代歌迷们,对于胡适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还不够了解。但是稍有点现代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从苦难深重的旧中国捱过来的人,几乎大多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所走过一段曲曲弯弯的道路,在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中,苦于救国无道,报国无门,最后陷入痛苦彷徨。

当我们这一代人已不算年轻的知识分子,经历了文革动乱和十年改革的拨乱反正,面临着向世界全新地开放思想文化,重新回顾胡适先生走过的道路,仍有着一定的意义。

带着这种寻“根”、探索和瞻仰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绩溪县上庄村的胡适故居。出绩溪城往南约四十余里,经过一条确不平的山间公路,一条清亮透彻的小溪,古树掩映之间,便是上庄村。农人们在耕作,孩子们在读书,村中的店铺敞开由城里搬来的货架,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安然。领我们参观的是一位年轻的村干部,他光着脚(脚上未必不会有牛屎),大言不惭地对我们说:“进了上庄村如果没有人带着,肯定会要迷路。”我笑着说:“迷途知返,实在进不去咱就打道回城不就得了!”村干部一本正经地说:“进去不易,出来也难。果然,狭窄的街巷或东西或西或左或右,如同迷宫。更叫人容易迷惑的是村中每一座民居,每一方山墙,每一扇门窗都很酷似,甚至每一块街石都相差无几,千篇一律,想找一处特征辩论一下都难。村中有一家个体裁缝,著名画家赖少其先生为裁缝写了个“天衣无缝”的楣额,裁缝装裱后挂在堂屋中央。拿赖老的这句话来对应上庄村居落的匠心设计,实在是恰当不过。

未知当年胡适怎就在这处村庄读完私塾,走出迷宫,涉越重洋,就读在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门下,潜心研究,成为蜚声中外的“胡博士”?

胡适故居,建筑面积二百余平方米,共三进十三间,庄重典雅,属典型徽派建筑,室内陈列着胡适的著作,不少文人墨客为对开放后的胡适故居献上字画。“胡适故居”四个字便是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的手笔。居室中央挂着胡适肖像。

手机扫码阅读本文


 

文秘文章

用户评论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共 0